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10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1976615
不同性别医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何培宇
第1页

    参见附件(1392KB,3页)。

     3.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在心理健康水平的人际敏感、抑郁、恐怖因子上不同性别学生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见表4。

    讨论

    我校2009年入校的男女生比例为1∶5,调查中发现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男生,男生和女生在心理健康水平的人际敏感、抑郁、恐怖上存在差异,女生在这些方面问题较男生严重,与相关研究结果[2~4]一致。原因主要考虑与如下三方面有关:一方面,是由于男女个性特征的差异,女生心理感受比较敏感、情感丰富细腻、情绪多变,独立性及环境的适应能力稍差、依赖性较强;而男生容易冲动、相对易激怒、争强好胜;女生往往较男生胆小、敏感、心思缜密,从而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另一方面,是由于受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女生在社会结构中人们对其社会期望偏低,但是现实生活中又遭受到激烈的社会竞争,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她们不像男生那样采取一些较强烈的手段来充分宣泄压力,而更容易将这些压力逐步累积,故而产生焦虑、精神病性等症状。第三方面,对于医学院校的女生来说,由于受到个性特征以及社会期望的影响,尤其是就业竞争压力的日趋激烈,其心理影响的承受力要比男生大。

    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筛选,按全国常模将总分超过160分者筛选为阳性,我校有25.6%的学生筛选为阳性,而处于2级(较轻)水平学生占了阳性总体的92.0%,症状在中等水平以上学生占阳性总体的8.0%。将我校学生心理健康各水平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在各水平都出现了显著性差异,除躯体因素外,别的因素水平均高于全国常模,这一结论与在我省地方性院校的调查结果具有一致性[5]。原因可能在于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要面临新的生活挑战,如生活方式、学习习惯、人际关系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等可能成为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应激源,再加之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的选择和判断缺乏相对稳定性,极易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在短时间内难以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心理矛盾加剧[3]。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状况不容乐观。

    我校位于西部地区三线城市,作为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在保障学生就学和就业方面一直名列全省前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近年来也随着国家加大对西部社区和农村卫生医疗队伍建设,吸收了越来越多考生到我校就读。在新生中有88.4%的学生来自农村,作为西部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全国其它地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对我校新生申请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情况统计,发现有351人申请,占了新生总数的15.6%。在实际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需要获得助贷的比例较高,而由于各种原因使许多新生无法申请到助贷,不能充分保证相当一部分困难家庭学生上学的后顾之忧,家庭经济方面的压力对来自农村的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冲击也不容小觑。在相关研究中,发现家庭经济因素,如年平均总收入、贫困生中个人月平均消费等是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6~8]。为此,一方面,学校为了减轻困难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采取了分期缴纳学费的模式;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并建立健全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减免学费工作体制,从制度上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学校提供了心理学选修课来提高学生应对挫折、改善人际关系、自我情绪控制、缓解学业压力、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进行职业规划等心理困扰。但是,作为新生要快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进行角色转换,势必与中学时的思维模式及其人生价值观相冲突,造成了短期的适应不良。因此,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有针对性开展各种健康教育、辅导和咨询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参考文献

    [1]袁贵仁.提高认识狠抓落实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N].中国教育报, 2004-09-14 (001).

    [2]王延伟,许刚东.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以重庆交通大学2006级学生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7(5):139-141.

    [3]刘春梅.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对新乡市4所高校学生的调查[J].平原大学学报,2005,22(4):87-90.

    [4]朱庆庆,花 静,古桂雄.320例文理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8(2):95-97.

    [5]钟为民,罗文俊,唐光旭.甘肃省地方性大学学生心理问题及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6,19(10):35-37.

    [6]黎光明,郑红勇,聂景春,等.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素及特点[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8(6):642-64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92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