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 > 1993年第4期
编号:11857943
静坐养生古今谈
http://www.100md.com 1993年4月1日 《祝您健康》 1993年第4期
     中国的炼养文化正在风靡全球。“静坐”已经成为人们强身防病、增寿延年的手段之一。您知道它的来龙去脉吗?

    “静坐”学说的源头

    追溯静坐的历史,不外两大派系。各源于东方的两大文明古国——中国和印度。

    中国自古以来的导引、行气、吐纳、打坐、炼丹和气功,皆源于静坐之功。静坐的始祖可溯源于古代著名养生家彭祖。

    据《列仙传》说:“彭祖者,殷大夫也,姓篯名铿,帝颛顼之孙,陆终氏之中子,历夏至殷末,八百余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

    养生学文献《养生延命录》引鼓祖的话说:“常闭气纳息,从平旦至日中。乃跪坐拭目,摩搦身体,甜唇咽唾,服气数十,乃起行言笑。”看来,当时静坐的姿势是跪坐,并有一系列规则。

, 百拇医药     郭沫若在《静坐的功夫》一文中指出:“静坐这项功夫,在宋、明诸儒是很注重的,论者多以为是从禅而来,但我觉得,当澌源于颜回,《庄子》上有颜回“坐忘”之说,这怕是我国静坐的起源。”

    《庄子·大宗师》中有一段追述颜回同孔子的一次对话;

    颜回曰;“回坐忘矣!”

    孔子蹴然曰:“何谓坐忘?”

    颜回日:“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为坐忘。”

    就是说,颜回练静坐已经忘了自己的肢体,抛开了自己的感知,外忘其形,内超其心,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这就是坐忘。它表明静坐可能达到的高超境界。

    印度的静坐学说源于“瑜伽”。它是古印度哲学的一个学派,迄今已有三千年历史。瑜伽学说的理论基础是《吠陀经》,它力图实现自我控制,求得身心统一。与我国的坐忘有异曲同功之妙。其基本功也是按一定要求闭目凝神静坐,全身放松,达到入静,逐步进入超觉状态,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复存在,以达到炼养的目的。
, 百拇医药
    古赞静坐有三功

    不论儒、道、佛家,以及历代文人,不仅亲身实践,还有大量的赞诗和专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起来,静坐有三大功效:

    1 养生防病:自古智者绝不宿命,自信“我命在我不在天”。养生就是自己掌控自己的寿命。圣者“治其未病”,“疗未患之疾”。而静坐正是预防医学的重要手段。在医药条件很差的古代,许多人就凭静坐练功而获长寿。唐代名医、养生大家孙思邈,竟活到141岁。那些佛教徒长年吃素、营养不佳,但他们的老化速度却慢于常人,都说明静坐炼养可阻滞老化的进程。

    2 增长智慧:“静能生慧”是儒家的传统观点。四书之一的《大学》说:“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说入静在开发智力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灵感、文思往往就从静坐中源源而来。有诗赞曰:“诗为禅容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曾说,他的书法入木三分,乃系静坐练功所赐。
, http://www.100md.com
    3 明理顿悟:佛家、道家最讲究“顿悟”所谓顿悟,即豁然也。有人在遇到某个难题时,苦苦不得其解,却在静坐冥思中恍然大悟,即为顿悟。这对理学求索十分重要。所以古代哲人把静坐定为理学的必修课,要求其门生通过“半日读书、半日静坐”以明理。程颐每见人静坐便赞其善学。朱熹则告诫门生说:“当静坐涵养时,正要体察思绎道理。”

    当代静坐有新说

    现代研究对静坐效应又有了新的认识,这正是“静坐热”风靡全球、方兴未艾的原因所在。

    印度裔美籍物理学家玛哈里希把印度古代瑜伽和现代物理学中的统一场理论结合起来,创编了一套自我调整身心关系的技术——超觉静坐。他说:“人学会进入超觉意识状态,他的行动就会得到所有自然规律的支持。内心会变得平静,思想会变得富有成效,并能对环境发出轻快和协调的波”。人们称这为“静坐效应”。

    科学家对静坐效应进行了大量实验,发现在超觉意识状态中,人的呼吸周期性暂停,耗氧量减少,自主稳定性提高,脑电波高度有序。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降低,催乳激素升高等。这一系列变化,都极为有利于健身治病防衰老。

    目前,临床上有人提倡“默想疗法”,提出静坐冥想可以预防以至治疗多种疾病。

    纽约林肯医院史密斯博士在我国有关方面协助下,正在对艾滋病人气功锻炼进行观察,采用静坐或站桩,配以适当动功,初步发现效果令人满意,其辅助康复的作用可以肯定。静坐定会给更多的人带来健康与长寿!, 百拇医药(友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