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新医药》 > 2010年第4期
编号:12038788
浅议慢性胆囊炎的中医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祝您健康·新医药》 2010年第4期
     摘要:慢性胆囊炎系胆囊慢性病变,指胆囊因长期或间断地受到刺激而产生的明显的慢性炎症改变及或功能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的右上腹部疼痛,进餐后出现或夜间发作疼痛,可放射至后背,伴恶心,呕吐等。可以伴有消化不良等症状。该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临床发病率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危害。现代医学对于该病的治疗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伴有胆石症且症状反复不缓解者,一般多采取手术摘除胆囊,但极易引发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而中医药对于本病的治疗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该治疗领域优势明显,具有广阔的前景。作者复习近五年来相关文献,对慢性胆囊炎的中医治疗作一简要论述。

    关键词:慢性胆囊炎;中医治疗;探讨;

    1中医病名归属

    目前慢性胆囊炎的中医病名没有统一的归属,均根据该病的症状命名,例如“胆胀”、“胁痛”、“结胸”、“黄疽”、“心胃痛”等。作者认为,根据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并结合古代文献对于该病的描述,如《灵枢胀论》中记载:“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素问缪刺论》中指出:“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采用“胁痛”之名似乎更为合适,因为该病名既描述出疾病的症状,同时将疾病做出明确定位。

    2病因病机

    慢性胆囊炎的病位在胆,与肝,脾(胃)等脏腑密切相关。陈军梅认为本病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情志不畅,寒温不适,饮食不节等原因导致肝胆功能失调,肝气郁结,疏泄不利,而影响于胆,胆为中清之腑,与肝相表里,其机能以通降下行为顺,若胆腑失于通降,将引起一系列胆病症状发生,日久不愈,正气渐虚,正虚邪实而反复发作。党中勤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遂,肝气郁滞;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湿浊不化,土奎木郁,导致肝胆失疏,气机不畅,胆腑不通,故见胁肋疼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