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方养生》 > 2010年第5期
编号:12035219
解说“天书”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东方养生》 2010年第5期
     “天书”里,暗藏玄机,需要高手,一一点破。

    为何叫“天书”?

    需要一些想象力,就是说。道教经书典籍,“三洞四辅”,十二大部,被看作是天上云气凝结而成,来自上苍。先要道士们,斋戒数月或数日,心境和道场都清净了,科仪上表。天神顾念,降下经书。传说,这些经典并非尘世所有所造,所以叫“天书”。

    天书自然难解,所以,没有“盟科”,不能“成道”。

    《周易参同契》,被后世称为万古丹经之王,当然。也是“天书”,魏伯阳大师所造。相传魏大师经过修炼多年,吃了很多的苦。才得到高人秘密的传承。当时,与他同时得到“上清派”传承的只有一人。真不容易。可见魏大师的道学造诣。同时。也看出了道教师父选徒弟,只传上等根器弟子的传统。

    说到“上清派”,大体上看。与“天师道”最大的不同在于,早期,前者的信众群多是有文化有地位的士大夫,后者的信众群多是民间老百姓。当然,后来层次混同,各有千秋,阶级被打破了。起码,魏大师的这本天书《参同契》。平头百姓是看不懂了。只说这《周易》里的名相,乾坤坎离,没读过几年才子书的文化人,你看得懂吗?要说,文人看着都费劲,更何况贩夫走卒呢?
, 百拇医药
    怎么办?这丹经绝学就这么失传了吗?

    失传与否,需要时间来判断。也需要大德高人来印证才能知晓。且说,翻翻《云笈七签》可以知道,古时。各代的祖师也就那么三五人。或者,某一代的道教祖师,环顾数十年,寻访后学,还是空手而回,无奈,只好入山羽化,先去了,这年代,没有好徒弟,没戏了。世间信徒也别着急,这个祖师先走。还有其他的大师会转世临凡的。就像佛经里菩萨的示现。千处祈求,千处应身,道教也有相似的典故。常见到,某一时代,传承已经断了。可是,老君念惜凡夫俗子的苦闷。又派遣仙人指点迷津。

    有愿力。有信心,总是会有助缘的。

    这些年。寻根热,国学更热。各地书店畅销书,大部头满架,举目抬手,无非现代版国学、大众版经济。清新宁静的少,繁杂躁动的多。大量流出过后,读者们也不傻,选书先看书背后的作者其人。如果,这作者有参有证有修持,无证不信,那么,即便边缘观望之人也可以翻看把玩,吸取懿光。
, 百拇医药
    此外,时间是个很古怪的东西,谁能按住时间,谁就是高手。讲国学,论经史,纵横今古,民间高手固然很多,但是,能让读者们看得懂。有受用,华人圈子里,恐怕没有人能与南怀瑾先生比肩。他的讲述方法或许可以商榷,但是。无法否认很多人是看了他的文集,才与传统文化结缘,进而深深爱上了中古文化。

    早年间,南先生写过中国道教简史,宏观拣择,标列大纲,后来,他也曾广说《庄子》分了上下两部,细细玩味。可惜,那时间,中国传统文化风潮还是没有今天这么火热。

    这几年,养生、国学交相辉映,热闹异常,好时节,南先生讲解《黄帝内经》。读者看了不过瘾,不够。南先生,大手笔,广讲《参同契》,分上中下三部,对机讲论,儒、释、道三教混合开示。

    这套南先生讲解的《参同契》,开篇,刊出手札为序,自嘲自谦。称自己此次讲说是场“大笑话”,这是高手的不计较功过,功德等待后人评价。一种胸怀。民国期间,梁启超先生为其师康有为做传,当时舆论对康有为的著作。褒贬不一。意识裹挟在时代的批判潮流中,但是,不能否认康南海是清末开变法风气的第一人,敢破敢立。
, http://www.100md.com
    南先生讲经说法,活泼多姿,取法禅宗,对其方式方法,或者质疑之人不少。然而,读者还需要“公心辨,仁心说”。佛学也好。道学也罢,都已经没有唐宋的大势了,试看还有几个信众有耐心有定力,阅读经藏,多设疑情,绵密参学,只怕,真正深入经藏的人物,也许会与南先生有同感,英雄惜豪杰。

    前些时,华夏出版社合并再版了清朝高道朱元育《参同契阐幽》与《悟真篇阐幽》两书,南先生极力推荐。比照朱真人与南先生的版本。来回把玩,妙趣横生。一清代道教大师,一当代佛教名士;一个言辞沉稳,一个诙谐活泼。朱元育的释文里,也多处引用《坛经》段落,南先生的书里,也多处讲解道教丹经妙处,对语遥望。他们用各自的方式对魏大师的《参同契》作出了时代的回响,也许,魏大师正在天庭,把住云头,往下望,看看这一道一僧,举扬,挥洒,会心一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