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方养生》 > 2010年第7期
编号:12028563
人曰黄河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东方养生》 2010年第7期
     当我们谈起黄河的时候,我们可能谈起中原:它冲刷出的广大平原和肥沃土地,诞生了地理学意义上的华夏;我们可能谈起改道:黄河下游,多次改道,北走海河、南夺淮水,终究无法穿越面前的山东丘陵;我们可能谈起泥沙:进入暴雨区的黄土高原,天时和地利无不指向“泥沙”二字,致使下游河床淤积大量泥沙而成“悬河”……关于这条中国人与之血脉相连的河流,我们永远可以讲更多。

    黄河,5464公里,流经9个省区。在这些数字中,它不动声色地从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出,百川交汇,壶口瀑布气势如虹,完成了它的上游。河南省的旧孟津县,丘陵坎坷,开启了它的下游,直到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当我们在谈论黄河的时候,它便是走着这样一条路。

    贵德,少女黄河

    此刻,让我们先离开黄河命运多舛的同有印象,来看看黄河岸边的江南。

    黄河走到贵德,正是它从青藏高原出门,要进入黄土高原的时候。它出了龙羊峡,未进李家峡,这中间是一片小小的谷地,群山环抱,中有绿珠,一贯勇往直前的黄河,在此有了一段静谧的休憩。
, http://www.100md.com
    这样的地方,自古就容易聚集农牧民族。除了汉人,藏、回、土、撒拉、蒙古、满、瑶、锡伯、苗、土家、哈萨克、壮、东乡……许多民族都曾在此居住。贵德藏族村落多,民俗浓烈热情,爱憎分明。

    文明的气质跟黄河是有关联的:我们沿着整个流域看,在艰苦的地方民风彪悍,在幽静的地方性格热情,贵德的黄河,清澈欢快,富有少女载歌载舞的气质,至今犹存的尚尤则柔和宗教舞蹈鹿舞就是明证。

    老艺人项秀尖措说,贵德尚尤则柔,已有400多年历史,在藏族村落中,这是一种自娱自乐的舞蹈,动作全部20来套,古朴简洁。鹿舞作为宗教舞蹈,则要保存得好一些。早在8世纪,吐番王朝赤松德赞赞普时期,当时的莲花生大师把藏族土风舞与宗教结合起来,导演成面具哑剧舞。至今,鹿舞依然以护法山神的化身鹿为主体,壮年男子戴着鹿的面具,大幅度地跳跃,手、脚、头同时并用,有时候显得热烈雄壮,是在驱逐邪魔,有时候细腻婉转,是在膜拜神灵;有时候奔跳狂舞。那是在表现征服魔鬼的决心。农历十月初九、初十的小调欠,正月初九、初十的大跳羌姆中,都能看到。
, 百拇医药
    作为少女的贵德黄河能看到这些舞蹈,而且,她已经看了400年。整个贵德县城,黄河都微笑着看人类。在贵德,黄河忽然温顺了,它不风急浪高,也不浊浪拍岸。它清澈见底,神韵婉转,山林边有倒影,阳光下有金光,因为它向来的刚健坚韧,这点温柔,便显得格外可贵。

    泥沙筑就的奇观

    在壶口瀑布之前,黄河流过星宿海、扎陵湖,经鄂陵湖到玛多,绕过阿尼玛卿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曲折迂回,一路都是湖泊、沼泽和草滩,出了贵德,黄河再不复清澈。

    进入暴雨区的黄土高原,天时和地利无不指向“泥沙”二字。深厚疏松的黄土坡陡沟深,且没有足够草木束缚泥沙,于是黄河越发浑浊。好的是中游黄河河道宽,河床深,泥沙裹挟于河水。另有一番雄浑气势。

    湍急的水流令泥沙无力阻拦:在龙门到潼关河段,汛期时的高含沙洪水强劲地冲刷河床,河底泥沙被翻滚的水流成块掀起,像墙一样露出水面,又很快塌落水中,几小时内,河床可以冲深1~9米,这便是黄河特有的“揭河底”。
, http://www.100md.com
    到了下游,大量泥沙淤积在河床底,年年泛滥年年筑堤,河床不断升高。河南省封丘县曹岗附近,水面高出陆地达10米,河床被高高架在华北平原之上,滚滚河水全靠岸堤约束,直到如今,也只能靠更多的混凝土维护暂时的安宁。

    环境保护者试图通过植树来缓解这个问题,但事实上,黄河以泥沙含量高而闻名于世,黄河下游多次改道,但不外乎北走海河、南夺淮水,终究无法直接穿越山东丘陵。这些改道冲积出的扇状古河床和自然堤,已缓缓成为倾斜着的平原,分布在缓岗与洼地之间。如今,从中游裹挟的泥沙每年约有16亿吨之多,如果把这些泥沙堆成高、宽各1米的土墙,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黄河积重难返。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早在180万年以前,黄河流域已有人类活动。西侯度出土的30余件石制品,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人类文化的最早遗存。同期的动物骨角工具和用火资料,不仅在黄河流域最早,在国内其他地区和世界上也是仅见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句话并非仅仅是情感表达。
, 百拇医药
    我们可以举出更多的数字,来证明它是中国文明的起源之河。在世界上还没有GDP概念的时候,它已经在创造产值。而今天,文明在黄河边留下的一切纷纷换算成了财富:国务院公布的62座历史文化名城中,黄河流域独占13座。陕西、河南、山东……一座座城市打着黄河文化牌,那些怀古幽思。那些黄河古镇,那些“黄河人海流”、“长河落日圆”,都成了旅游品牌,成了真金白银。

    这些记忆中,包括人们对黄河的改造,三门峡水库便是明证。三门峡是黄河进入大平原以前最后一段险要的峡谷。河水在峡谷中被两岸山石束成窄窄一股,冲到砥柱石前,急速分成两股,惊心动魄。传说中的砥柱石,是用来镇河的,而在船夫的眼中,砥柱石却是一座航标。石上原刻有“照我来”三个大字,船朝它驶来,眼看要撞上时,砥柱前面的波涛却正好能将船推向安全航道,十分神奇。现在,“三门天险”早已被一条横亘峡谷的大坝取而代之,作为黄河最早的现代水利工程,其象征意义比实际意义更为重要。

    当然,用语言来表达一条河对民族性格的塑造,十分苍白。好在关于黄河,我们有数不清的故事来洲:述它的一切:虢国车马坑群、荆山轩辕黄帝陵、战国秦赵会盟台、老子著《道德经》的函谷关……每个中国人义不得不承认,它与自己血脉相连。,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