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方养生》 > 2010年第10期
编号:12019336
婀娜竹荪抗癌健体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1日 《东方养生》 2010年第10期
     竹荪以竹蓐之名始载于《食疗本草》,云:“慈竹林夏月逢雨,滴汁着地生蓐,似鹿角,白色,可食。”

    云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几率较低,这恐怕与他们经常用竹荪与糯米一同泡水食用有关。

    何谓竹荪?

    竹荪,又称竹蓐、竹笙、竹参、竹萼、竹仙、竹鸡蛋、网纱菇、竹笋菌等。日本人称它“僧笠蕈”、“虚无僧蕈”。在我国大约有十余种,可供食用的主要是长裙竹荪和短裙竹荪两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四川、贵州、广东、陕南等省区。

    竹荪是真菌门担子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隐花真菌类植物。每年夏秋两季,竹林中云雾多,湿度大,为其生长繁殖的最好时期。

    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菌体刚从竹根上破土而出时,状若鸡卵,外表有麻斑。待长成伞状,即已成熟。此时苞破裂,伸出笔状菌托。菌盖呈钟形,有明显的网格,上有绿色,具黏液状微臭的泡体(俗称菌帽);菌柄圆柱形或近纺锤形,白色,壁海绵质,中空;菌盖下部至菌柄上部有球网状白色菌幕,下垂如裙;菌托鞘状蛋形,白色至粉红色,由于菌体美观,亦有“雪裙仙子”“真菌之花”之美称,颇为婀娜。

    竹荪的生长十分迅速,其速之快,简直令人吃惊。竹荪成熟以前,菌柄就像一盘被压缩的弹簧,折叠在菌盖里,当菌盖破裂后,菌柄就会迅速地“弹”开。所以山里人说竹荪是“一夜长成”的。

    可惜竹荪寿命很短,大多在早晨8~10点钟起生长开裙,昙花一现就萎缩了。2~3天内即须采收,否则就会腐烂消失。采收后要快速加工晾晒至干,这也是竹荪没有鲜品的原因。

    对竹荪,我们的祖先早有认知,至今该有1000余年的历史了。

    最早记载竹荪的是唐初孟诜的《食疗本草》,其记载说: “慈竹林夏月逢雨,滴汁着地,生蓐似鹿角,白色,可食。”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称为“芝”。南宋陈仁玉《菌谱》称:“竹菌,生竹根,味极甘。”王安石亦有“湿湿岭云生竹菌”的诗句。此外,在《荆溪疏》中叫“竹茹”,《宋史·五行志》中日“芝草”。以上种种,无论竹蓐、竹芝、竹菌、竹菇、竹菰,均指的是竹荪。明确称竹荪的,见于清《素食说略》。

    竹荪在清代时,已被列为贡品,用作宫廷御膳。据传,清光绪年问,慈禧太后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动用官兵三千人,前往云南和贵州的深山竹林里,找寻竹荪。费时九个月才觅得1.5公斤。可见竹荪的珍稀。

    竹荪的药用价值极高,有类似人参的功效,自古人药。最早见于唐初盂诜的《食疗本草》。其后的历代医书、药典、本草等古籍中,多有记述。《中国药典》记载,竹荪具有补肾壮阳、益胃清肠、抗老防衰、消炎止痛等多种功能。

    现在医学研究证明,竹荪属生理碱性食品,能调节人体血酸及脂肪酸,对血管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等中老年人常见病有显著疗效。

    竹荪富含胶质纤维,能“刮”油,从而减少腹壁脂肪的积累,也可起到减肥作用。同时,其还有通肠防便秘之功,对细菌性肠道炎、老年人结肠病有特殊功效。所含有的竹荪多糖,独具防癌治癌之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