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方养生》 > 2011年第4期
编号:12096249
茅山 文人养真处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东方养生》 2011年第4期
     句容地处长江之阳,境内多丘陵岗坡,树木葱茏,湖泊密布。茅山卧居其中,恰似一条长龙,呈欲飞之势。山顶九霄万福宫的对联“一壶天地开仙境,百里风烟入画屏”,是对此山风光最恰当的描述。如此仙境,引无数仙客修炼隐居。展上公在此食白李而飞升、李明在此服丹成仙。名士陶弘景入山修道仍为帝王重用、近代康南海庐墓引来学子云集。“第八洞天、第一福地”,茅山不只是道士们的修仙之所,也是历代江南文士们的养真之处。

    开山祖师三茅真君

    茅山不像张家界险峻,也不如黄山神奇,然独有意趣。这里峰峦叠嶂、林木葱郁,山峰勾连交错,形成了无数的褶皱。褶皱之间夹杂了几方泉池,与幽深洞穴相连,常年溪流潺潺。不时地,还有簇簇云雾缭绕山间。

    茅山因形如句字,因而原名句曲山。汉元帝时,茅姓三兄弟从成阳来到此,见林木参天,绿荫蔽日,芳草如茵,香茅遍地,便留山隐居,修道养性,采药炼丹,济世救人,最终名列仙班。句曲山也因此获得了茅山的名字,三座主要的山峰被依次命名为大茅山、二茅山和三茅山,分别由已经成仙的茅盈、茅固、茅衷统辖。
, 百拇医药
    据道家仙史记载,茅氏三兄弟屡有应验之事,因此受信众、尤其是皇室信徒推崇。南朝时,三人被分别尊奉为司命东岳上真卿太元真人茅君、句曲山真人定禄右禁师茅君、三官保命小茅君。到了宋朝,太宗、真宗、徽宗和理宗等屡有加封,三人终被奉为“三茅真君”。相传,大茅君茅盈于汉景帝天汉四年三月十八日得道升天,因此茅山的香期从农历正月开始,一直持续到四月初,三月达到鼎盛期,至今依旧如此。

    名扬天下 贞白先生

    茅山得名于三茅真君,但茅山真正名扬天下,是因为道教上清派在此立宗。

    现世道教,分正一、全真两派。但元代之前,道教还有众多派系,只不过后来都被并入正一而已。在这些派系中,发源自茅山的上清派在江南文士中影响最大。上清派推崇《黄庭经》,以存神服气为主要修行方法,辅以诵经、修德,不重符策、贬斥房术。崇信《大洞真经》、《雌一五老宝经》、《太上素灵大有妙经》。上清派出了很多文人道士,如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吴筠和李含光等。通过他们的活动,上清派得到皇室青睐,一度成为地位最高的道派。而在这些道士中,集大成者就是贞白先生陶弘景。
, http://www.100md.com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南京)人。祖父隆,于南朝宋时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可能是由于祖上阴功以及书香门第的熏陶,陶弘景自幼聪明异常,十岁读葛洪的《神仙传》,便立志养生修道,十五岁著《寻山志》,二十岁被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他三十六岁时,梁代齐而立,他便隐居茅山。梁武帝年少时便与弘景相识,登基后,更是苦劝他出山辅佐。然而陶弘景已矢志修仙,不愿复为人臣。梁武帝也没有责难他,而是时常书信求教,甚至进山咨询,故而陶弘景被称作“山中宰相”。

    陶弘景和那个时代的许多伟大道教修行者一样,是个博学通才,兼通儒释道三教,对历算、地理、医药也有高深造诣。他曾整理《神农本草》,成《本草经集注》七卷,而《真诰》和《真灵位业图》两部道教经典,更是茅山上清派的定鼎之作,就连三茅君的最初尊称都是出自于此。陶弘景的文章亦优美而饱含仙意,其信牍《答谢中书书》备受历代文人追捧,如今还收人中学语文课本里。书日:

, 百拇医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山川之美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康有为的茅山情结

    或许是受茅山上清派的文人立教之风,众多饱学之士都喜欢来此游览、居住,清末维新派领袖康有为虽非道家中人,与茅山也有很深的感情。

    由于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在广东南海老家的祖坟被毁,因此他一直留心在其他地方为族人选择茔地,最终相中了茅山。民国五年(1916年),康有为在上海过了60岁生日后,到茅山为亡母选墓地。他在相中的几处穴位派人深挖,然后将小麦埋人,经过一段时间后,挖出小麦,检查是否腐烂,不腐之处才能入选。他又对人选的几处地点进行比较,最后选定了茅山积金峰和二茅峰之间的一处穴位,因为在此处埋藏的麦粒不但没有腐烂,还在深挖时挖出了一个大土球。民国九年(1920年)坟墓建成以后,康有为派人从广东将其母的灵柩迎到茅山安葬。入土之日,请道士做了很大规模的道场。

    康先生为母亲迁葬之后,在茅山庐墓三年。其间,他受邀到茅山道院为道士们讲解《道德经》,自己也悉心研究《道藏》。茅山之上留有他的许多墨迹,例如元符宫至今犹存的“众妙”二字,取自《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句。在华阳洞旁的对联“山中宰相陶弘景,海外逃臣康有为”,则道出了他对自己人生的叹息。

    康有为隐居茅山期间,吸引了许多文人雅士来此开坛讲学、著书立说,例如温世霖、宋育仁、龙泽厚等。因此,康有为无形中帮助茅山洗去了太平天国之乱留下的伤痕,他自己也得到了休养身心、总结人生哲学的机会。茅山、道士与文人之间的互动,在康有为这里得到了一个升华。, 百拇医药(喻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