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方养生》 > 2011年第5期
编号:12095008
三亚浮华之下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东方养生》 2011年第5期
     这里拥有碧海银滩以及奢华的沙滩酒店,还有定期相聚的奢侈品盛筵。但三亚之乡民并没有被时代所扰,照旧过着恬淡闲适的和谐生活。那么多人来此定居生息,看重的恐是浮华之下的这另一个三亚。

    4月,北方还在倒春寒,三亚已是夏日景象。一年一度的“海天盛筵”在这里如期举行,游艇、公务机、豪华跑车,展现着这座中国最南端城市的繁荣与奢华。浮华之下,三亚的本土居民们却依旧保持着恬淡的生活。大海边、山脚下、村落里,一只小船、一张吊床,每日的生活就只有阳光、绿树与海浪。

    山居人家 不知养生为何物

    农历三月三,是黎族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如今已经是当地的法定休假日,欢庆规模几乎相当于汉人的春节。今年的三月三恰巧和清明撞在了同一天,于是欢庆活动被提前了一两天,当天的主题变成了祭扫故去的亲人。这一天,在海滩、街道,几乎看不到什么本地人,他们成群结队地涌向了散落在山中的墓园。
, 百拇医药
    不过,黎族人的清明节并不是肃穆与悲伤。上山扫墓时,人们带着贡品,成群结对。一路上,久不相见的亲戚们说说笑笑。清明节在他们眼中,不只是怀念与死者的亲情,也是在维系着生者之间的友爱。扫墓结束后,他们会吃一顿团圆饭,喝几杯团圆酒,兴致到时,甚至还要歌舞相和。

    走进甘什岭南隅的李兴湖一家时,他们就正围坐在椰子树下的餐桌边,吃着清明节的团圆宴。50多岁的老李有两个儿子,已结婚生女的老大与自己一起种田,目前还单身的老二在城里做居室装修的工作。全家人口不多,但吃饭时说说笑笑,很是热闹。看到我们这些不速之客,老李连问都没问,就拿了两把椅子招呼着一起吃饭。他的小儿子也没等父亲发话,自己拿着杆子去摘下好几个椰子。院中两只相貌骇人的大狗,竟也和它们的主人一样好客,见到生客一声不吠,只是摇着尾巴跑来跑去。

    老李的父母都是在百岁以上高寿仙逝,他和妻子已过半百,看上去就是40出头的样子。和大儿子坐在一起,好像是兄弟。听到记者来自《东方养生》,老李有点纳闷,因为他从来没想过什么是养生。平时除了干活之外,也没有什么额外的运动。看到电视和报纸上说现在人们压力大,老李也一直没体会到这种感觉。种田,种累了在吊床上休息一会儿。回到家,逗一逗小孙女,等着小儿子下班后回家一起吃饭。日子就是这么一天天、安静地度过的。
, 百拇医药
    老李觉得自己在村里已经算是够特别的了,因为他家祖传五代都是“师公”,业余时间为邻里主持祈福仪式,问卜算卦。来问卜的人都问些什么问题?老李说,基本上都是出远门时问问是否平安,子女结婚问问是否合适,好像没什么人关心财富和事业。

    这时候,老李的小儿子削好了两个大椰子,送到记者手上。作为老李家唯一一个在城里工作的人,他除了穿着略显时尚一些外,言谈举止和父亲、哥哥没什么分别。选择在城里闯事业,小李说就是图个好玩。可是他现在正在犹豫是不是回来和父亲一起种田,因为城里人的生活方式让自己看不惯。以前的一些老朋友本来也挺幸福,但赚了钱之后买醉、买毒,生活都毁了。小李感叹,这何谈幸福,更不用说什么养生了。

    黎家寿星 反问北京哪里好

    山村里的李兴湖一家,过的是让都市人羡慕的田园生活。但作为黎族人,他们却也已经丢失了很多原生态的生活方式。黎族的历史非常悠久,《后汉书》中就记载过他们的生活。不过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逐渐和西南、华南地区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融合,深入到海南的这一支形成了如今最大的黎族聚集区。黎族人是海南岛最早的主人,他们生活在五指山内外,渔猎为生,保留着载于《山海经》中的雕题(纹面)、离耳(佩戴大耳饰)习俗,以及其他许多独特的生活方式。但随着海南的现代化步伐,原汁原味的黎族群落已近乎消失。
, 百拇医药
    在三亚北部山中的自然保护区内,有一条连绵数公里的槟榔谷地。一座黎族原住民的保护群落隐于其中,为黎族原生态生活方式留下了活的遗产。这里的年轻人永远都穿着其他地方黎族人节日才穿的衣服,但很显然,他们在乎的是繁荣的旅游业带来的优越生活。而在这里,也有许多脸上依然保留着纹饰的阿婆,穿着并不算华丽的衣服,默默地坐在槟榔树下,织着手中的黎锦。她们的眼中,闪烁着比老李一家人更为平静的目光。

    在一位卖工艺品的黎族小妹帮助下,记者与一位满头银发的阿婆攀谈了起来。她叫符亚队,今年94岁,一辈子生了5个子女,现在儿孙满堂,可自己还是想出来做做活,卖一些黎锦的工艺品。阿婆很健谈,和大多数老人一样,喜欢回忆过去的日子。以前她家里很苦,也没什么可吃的,只能摘野菜。现在想吃鸡鸭鱼肉都很方便了,但口味却改不过来,野菜还是主食。阿婆说,像她这么大岁数的人,村子里还有不少,但自己更健康一些。耳不聋、视力也说得过去,还能出来干干活,想来是和常年吃野菜的癖好有一些关系。

    符阿婆并不是那种喜欢隐居山中的老人,旅游是她一大爱好。听到记者是从北京来的,她说自己才刚刚去过那里。对于北京的印象,阿婆说“人太多了”,去毛主席纪念堂参观时,一直被夹在人堆里,都没能好好瞻仰一下主席遗容。现在有很多人想方设法地要迁居北京,笔者和阿婆开玩笑,给你一座大房子,来不来北京住?阿婆竞反问,我们这里不比北京好吗?大森林里空气好,不远处还有大海,一年四季都很温暖,还有很多水果。你们那里一样都不占,不如来我们这里住吧。
, 百拇医药
    纹面已是长寿象征

    文身,黎语叫“打登”,亦叫“模欧”。黎族人认为,女子绣面、文身是祖先定下的规矩,女人如不绣面、文身,死后祖先不相认。绣面、文身多于十二岁左有起纹,黎族人称为“开面”。仪式需要选择秋天中的一个吉日举行,由村中的“主纹婆”在女孩的娘家主持仪式。在女孩的房间中,主纹婆用鸡毛或灯芯草蘸着干香草加炭灰沤制成的蓝黑色墨水,在女孩的脸、颈、身体和四肢上描画出代表本支黎族图案符号的文图。之后,主纹婆用竹刺或藤梗叶做的文针按所画文图一针一针地文刺。文身刺好后,主纹婆还会用龙眼树叶煮成的水为女孩擦洗身体,以防感染。

    关于黎女文身的记载和传说各有不同,据说黎族先人越人是崇拜蛙、蛇图腾的,所以他们就喜欢在自己的衣服与身上绣上与蛇虫一样的图案,清代后有“黎女以绣面为饰”之说,并且黎女绣面也体现出等级关索,绣面是有身份妇女的一种装饰,奴婢是不准绣面的。为区分氏系,黎族各方言区中绣面的图文会有所不同。
, 百拇医药
    从20世纪40年代以后出生的黎族女子已经不文身了,故而现在见到的文身黎族女子最年轻的也到了70岁左右。文身,如今在海南黎族人中也算是长寿的象征。

    长寿岛上的长寿乡

    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为68.55岁,海南省为70.012岁,在全国省级行政区中位列第一。海南人寿之冠,首推三亚,三亚市人口平均寿命75岁,高出全国平均6.45岁。三亚中,又以崖城镇南山村称得上是长寿之冠。

    南山是我国最南端的山,古称“鳌山”。“鳌”是观世音菩萨的渡海坐骑,也是长寿的象征。南山顶上生长着数万株小花龙血树,树龄最长已达6000多年。“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中“不老松”,指的就是这种树。南山脚下的村庄都是有名的“长寿村”,其中,南山村4500多人,就有10位百岁以上老人。联合国确定的长寿地区标准为100万人口中应有75位百岁老人,南山村的“寿星”比例是联合国标准的30倍。
, 百拇医药
    俄国大姐 已把三亚当成家

    如今的海南岛是一座国际旅游岛,三亚的街头和海边,外地人比本地人多,在记者下榻的酒店里,甚至外国人比中国人多。在三亚湾漫长的沙滩上,不同肤色的人在用不同语言赞美着美丽洁净的南海。与多年前单纯性的海洋旅游不同,现在来三亚的外来客们,有不少人是图着符阿婆口中的那难得的生活环境。

    来自哈尔滨的傅庆祥老先生身材魁梧,操着一口东北方言,但肤色已经晒得和当地人差不多了。一聊才知道,他是春节时与女儿一起来度假的,本来就想玩一周左右,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原本紊乱的血压变正常了。于是他把女儿送上了飞机,自己却留了下来,租了一间海边的老年公寓,准备住到夏天再回哈尔滨。可能对于三亚气候之妙,来自苦寒之地的人体会得更深一些。三亚的这些外来客里除了傅老先生这样的东北人,就是众多俄罗斯人。而且他们不只是要在这里短住,很多人都买了房子定居,年轻人上班上学,老年人悠闲生活,就像本地人一样。俄语翻译和对外汉语老师,在三亚已经成了热门职业。

    从圣彼得堡来三亚的俄罗斯大姐阿利娅已经在这里住了一年多,汉语练习到可以简单交流的程度。在三亚定居是为了什么?阳光?沙滩?还是好空气?

    阿利娅说,这些可能是吸引俄罗斯人“来”三亚的原因,但是能够让人“住”下来,这些无疑是不够的。三亚的生活节奏是最让她喜欢的,她原本在海口和三亚之间犹豫过,海口生活、交通都更便利一些,但最终她还是选择了更悠闲、更浪漫的后者。“这里有家的感觉,”阿利娅说,“家的感觉就是能让你心里空空的,忘记自己的年龄、国籍、身份、工作,但是却并不寂寞。”, 百拇医药(喻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