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生活》 > 2010年第9期
编号:11951237
水中之“栗”——菱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食品与生活》 2010年第9期
     薛理勇:长期任职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从事上海历史、中华文化史、风俗史研究。已出版《上海滩地名掌故》、《上海闲话》、《食俗趣话》、《说鱼道虾》等。现为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地名学会常务理事。

    轻舟放桨喜潺,碧柳丹枫薄日间。欲采湖菱愁指滑,背人先自脱金环。褰得菱蓬水溅衣,曝时犹得趁斜晖。中流不是狂风起,应把全湖尽采归。

    这是清朝初年浙江秀水诗人黄媛介(介令)写的一首《采菱》诗。乡女划一叶扁舟,荡漾在碧波之中,落日的余晖洒满湖面,与沿岸的垂柳和红枫相互辉映;姑娘们知道,菱角菱叶上有润滑的黏液,在采菱之前已脱去了手上的指环和手镯;湖水溅湿了采菱女的衣衫,而她们根本顾不上这些,依然采菱不断,如不是中途风雨骤起,她们真想把湖里的菱采尽。

    菱是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对水质和水温的要求不高。在我国,大江南北,只要有池塘湖泊,就一定有菱的生长和种植。当然,南方多水,多湖泊,菱的品种更多,产量也更高。

    人们根据菱果实表面的色泽或形状取名,有乌菱、红菱、圆菱、角菱、嫩菱、老菱等。在上海和江南地区,一种长得很像牛头上两只角的乌菱也被叫作“沙角菱”,至于为何得名,这三个字怎么写,我似乎没有读到过相关的文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2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