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人健康》 > 2009年第11期
编号:11779292
慢性乙型肝炎莫要谈“肝”色变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1日 《人人健康》 2009年第11期
     提起乙肝,人们常常谈“肝”色变,乙肝患者在升学、就业、交往中也处处受到歧视,那么乙肝到底是怎样一种疾病呢?我们请太原市传染病医院肝病一科主任刘玉凤,带我们来了解一下乙肝的有关知识。

    肝炎的种类

    病毒性肝炎是肝炎病毒所致的全身性传染病,主要累及肝脏。临床上按病原学分为甲、乙、丙、丁及戊五型。其中,乙型、丙型可以迁延为慢性肝炎,甲型、戊性为急性肝炎,丁型多合并乙肝存在。这里我们主要讲解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

    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分为:1.急性肝炎: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黄疸型;2.慢性肝炎:分轻、中、重度;3.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最近提出介于慢加急型重型肝炎;4.淤胆型肝炎。

    慢性乙肝的诊断

    慢性乙肝既往有慢性肝炎病史或乙肝表面抗原携带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目前有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发病日期不明或虽无肝炎病史,但有影像学、腹腔镜或肝活检符合慢性肝炎改变,或根据症状、体征、化验综合分析亦可做出相应诊断。为反映肝损程度可分为:
, http://www.100md.com
    轻度:临床、体征轻微或缺如,肝功能指标仅1或2项轻度异常。

    中度: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尿黄、便溏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脾大,并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静脉高压者。实验室检查血清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白血球比值异常。

    慢性乙肝的治疗

    本病尚缺乏特效治疗,治疗原则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应避免饮酒及使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目前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为首选。同时根据情况使用保护肝细胞及抗纤维化的药物。例如:保肝药(甘草甜素、水飞蓟及中成药苦参碱等);调节免疫(胸腺肽、薄芝糖肽等);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
, 百拇医药
    乙型肝炎的传染源

    乙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乙型肝炎病人和乙肝病毒携带者。

    各类型乙肝病人包括急性黄疸型和无黄疸型、慢性迁延型、慢性活动型、重型肝炎等,均具有传染性。而且在感染的潜伏期和恢复期,都具传染性。

    隐性感染者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也称为急性无黄疸型患者。这种患者不易及时发现,或根本不被发现,其传染性和传染源作用,也易被忽视。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一般分为无症状携带者、潜伏期携带者和感染后携带者。其传染性与传染作用往往被忽视。故认为,隐性感染者与病毒携带者,是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1)经血源传播
, 百拇医药
    输血与血制品的使用,往往是主要传播途径。如外科手术、牙科治疗、注射、纹身或实验室意外接触、共用剃刀、牙刷等。

    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如免疫球蛋白、白蛋白,组织制品如胎盘组织液等),供血、供组织者本身为感染者,使用上述制品即可形成感染。因接种污染和生物制品导致乙肝感染,甚至局部暴发的报道已不少见。

    针灸、针刺也可引起乙肝传播。消毒不严,无意中接触有传染性的血液,均可引起传播。

    医源性传播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2)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又称垂直传播或围产期传播。孕妇若是感染者,几乎不可避免地要感染新生儿,新生儿被感染后易形成长期性携带。

    (3)消化道传播

    乙肝患者和携带者的唾液中HBsAg(表面抗原)阳性率很高。据调查证明,唾液中HBsAg出现的时间比血中晚1~2个月,平均持续存在18天。发病1~3周内的唾液中,HBsAg检出率高达90%以上,5周后不易检出。

    (4)性传播

    在精液、阴道、月经和皮肤溃疡渗出液中也已检出HBsAg,通过接触可被感染。国外已将乙型肝炎列入性传播疾病范围。, 百拇医药(高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