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029654
新生儿腋下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1日 包金喜
第1页

    参见附件(1821KB,2页)。

     静脉输液是新生儿护理中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护理技术操作。静脉留置针操作便捷、安全、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新生儿病房患儿如病情危重时需24小时持续静脉给药。但因血小管细小输入药液渗透性大,致使留置针药物外渗,局部血管收缩硬化变白。需重新穿刺。针对此现象,我科新生儿病房对患儿进行了腋下静脉与身体其他部位表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腋下静脉留置可相对延长留置时间,局部不良反应少。为危害新生儿的抢救开辟一条方便、安全的静脉通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9月~2010年3月我科患儿116例,年龄在30分钟到10天,胎龄28周~40周,体重1500~4200g临床诊断为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吸入性肺炎、肺透明膜病等。将所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儿在胎龄、出生体重、病种及合并症、输液的种类、剂量、疗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定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操作由新生儿病房护理人员执行,记录由在班责任护士进行记录内容包括,穿刺部位、留置时间、拔管原因、拔管时间。

    1.2.1 观察组 采用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至于操作台上,取仰卧位头偏向穿刺者的对侧、上肢水平外展110°~145°,充分暴露腋窝,在上臂内侧腋窝内摸到腋动脉搏动,旁边为腋静脉,颜色是蓝色无搏动,在腋静脉上方距腋窝正中最凹处1.0cm~1.5cm处为穿刺点,常规准备24G留置针等输液用物用碘伏消毒穿刺点超过5.0cm,为了使血管 更加充盈显露,操作者左手拇指及其余四指轻握该侧三角肌下缘,在腋静脉下方0.5cm~1.0cm处作为穿刺点进针,右手持留置针柄,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将针芯拔出少许,左手拇指顶住套管Y管,慢慢将套管送入血管内,见套管回血顺利表明穿刺成功,拔出针芯,用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2ml封管,确保留置针在血管内,用3M透明胶布固定针头,注明穿刺日期、时间。

    1.2.2 对照组 按常规方法选择头静脉或四肢,躯干部位的表浅静脉进行穿刺。

    2 结果(见表1)

    注:留置时间比较,P<0.05;局部不良反应比较,P<0.01

    观察组发生的3例液体渗出肿胀是由于针头固定方法不当导致针头部分脱出。2例静脉炎均在症状轻微时拔针。按压时间略长,于拔针后好转。3例发生堵管是因为更换液体,封管不当未及时发现导致。观察组无脱管发生。

    3 讨论

    新生儿病房患儿多需要输注血管活性药物,营养液等,这类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外渗后易造成局部皮肤坏死,新生儿头皮.躯干及四肢静脉表浅,细小,血管壁薄,留置过程中易造成管壁机械性损伤而引起局部发红或苍白,发生静脉炎。腋静脉为大静脉,位置恒定,管径粗,流速快,输入的液体随血液快速进入循环减轻了药物对局部血管壁的刺激,从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而且腋静脉不易被患儿抓脱,安全性高。但腋静脉位置接近心脏,操作中如无菌操作不严,可造成感染甚至是全身感染,因此穿刺时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碘伏消毒面积要在穿刺点5cm×5cm以上,穿刺成功后贴透明敷贴完全紧贴患儿皮肤,保持在无菌状态,如留置超过3天局部重新消毒更换贴膜。

    4 小结

    腋静脉置管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不受胎龄,体毛和时间的限制,并发症少的优点,为危重的新生儿的抢救开辟了一条方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2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