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2014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706860
支原体肺炎患儿不同胸片表现的凝血功能改变(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日 李媛
第1页

    参见附件。

     3 讨 论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人类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是一种无细胞壁,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能独立生存,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微生物[2],自1962年Chanock等成功采用人工培育方法获得肺炎支原体后,先后已发现150余种,其中16种存在于人体内[3],常引起呼吸道感染,出现干咳、低热等表现,是引起儿童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病原之一,占到小儿肺炎的15-20%,流行季节甚至可达到35%左右[4],也可引起Swyer james综合征、大量胸腔积液、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甚至危及生命,甚至引起其他系统并发症[5],如:脑炎、肾炎、心肌炎等,其中血液系统疾病最常见,血液系统疾病多见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也可出现高凝状态,导致脑栓塞、肢体栓塞,甚至DIC等,Joo CU[6]等曾报道1例肺炎支原体导致的腘动脉栓塞,Baum[7]等报道了1例肺炎支原体导致肺栓塞,在临床引起重视;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刺激产生多种物质,这些物质破坏了凝血机制和纤溶激活系统的正常调节,导致血液高凝状态;而长期的高凝状态使纤维蛋白原降解成D-Dimer增多,内皮细胞的损伤也使组织纤溶因子合成增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