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儿童与健康》 > 2009年第8期
编号:11800804
学前融合班中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1日 《儿童与健康》 2009年第8期
学前融合班中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研究
学前融合班中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研究

     执笔:王莉 白艳 王晓萍

    一、问题的提出

    孤独症(亦称自闭症)是一种起始于婴幼儿时期的、由脑功能异常引起的长期发展障碍的综合症,以语言发育障碍、与人沟通困难、缺乏社会交往行为、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自从1911年由瑞士精神病医生Eager Blener首次提出,1943年美国精神科医生利奥·肯纳(Leo Kanner)命名为“婴幼儿孤独症”,一直到现在都被学者们所关注。1982年南京脑科医院陶国泰教授诊断出中国首例孤独症儿童,首先受到了国内医学界的关注。1994年国家教委开始把孤独症儿童的研究纳入培智学校的科研领域。以后逐渐在教育界、康复界、心理学界引发了对孤独症儿童教育问题的广泛性探讨和研究。

    在我国,孤独症发病率也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一样呈上升趋势,所占人口比率也相近。2001年中国首次将儿童精神残疾列入残疾儿童抽样调查范围,来自中国残疾人普查报告数据显示,孤独症发病率已占中国各类精神残疾首位,平均每500个儿童中就有一个是孤独症患者。但国内对儿童孤独症的知识普及率还很低,全国性的专项普查机制尚未建立,目前从事训练辅导的专业人员不足3000人。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的周念丽对弱智、听障儿童如何实施“融合保教”问题进行过研究。

    医学界的研究表明3~6岁是孤独症患者的最佳干预期,是对其干预后效果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期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