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儿童与健康》 > 2011年第3期
编号:12099556
与孩子沟通的“秘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儿童与健康》 2011年第3期
     在我们的周围,有的家庭因孩子的存在充满了快乐,而有的家庭只有困惑,我也毫不例外。直到前段时间,老公给我买了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后,感受很多。以下是我的实践经历,与大家分享。

    1.丁丁:妈妈,我累了,我走不动了。

    妈妈:才走了两步,就累了,真没用。

    丁丁:我就是累了,你抱我。

    妈妈:你自己走,我不会抱你的。

    丁丁:(哭闹)。

    2.妈妈:你今天在幼儿园学了些什么本领?

    丁丁:我忘了。

    妈妈:是不是上课没在听,又讲空话了。

    丁丁:我没有。

    妈妈:没有怎么会不知道,肯定没在听。

    丁丁:没有,我就不说。

    妈妈:唠叨。

    大家看出问题来了吗?我们的对话最终演变成争吵,并且我一遍遍地告诉丁丁我不相信他的感受,而要依靠我的判断。

    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后,我决心改变。对我最有帮助的办法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他们。我问自己:“假设我就是那个感觉累又或者一时三刻真的想不起来的时候,希望让那个对我的生活至关重要的人理解我的感受,会是怎么样?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当我试着了解丁丁可能会有的感受时,我并没有刻意使用一种说话技巧,而是发自内心的去体会丁丁的感受,不管怎么说,我们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感知系统,都有各自真实的感受,感受没有对错之分。

    3.丁丁:妈妈,我要吃果冻。

    妈妈:家里没有了。

    丁丁:不,我要吃,你去买。

    妈妈:没有了还吃什么,这么晚了哪儿去买?

    丁丁:我就要。

    妈妈:(生气)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当孩子想要一样我们没有东西的时候,家长解释没有了,但常常我们越解释孩子越不听。

    4.丁丁:妈妈我要吃果冻。

    妈妈:听的出来你很想吃。

    丁丁:是的,家里还有吗?

    妈妈:真希望家里还有。

    丁丁:妈妈,家里没有了。

    妈妈:是的。

    丁丁:那明天给我买好吗?

    妈妈:好的。

    有时候,孩子对某种东西的渴望心情一旦得到了理解,他们就能比较容易接受现实。

    5.丁丁:妈妈我的画笔呢?不见了。

    妈妈:自己的东西放在哪都不知道吗?

    丁丁:我放在这儿的。

    妈妈:每次都这样,东西老是乱丢。

    丁丁:我没有乱丢。

    妈妈:说多少遍了,自己的东西要保管好。

    当孩子被责备、建议的时候,很难有清晰的思路和积极的态度去想问题。

    6.丁丁:妈妈,我的画笔呢?不见了。

    妈妈:哦,不见了。

    丁丁:我放在画画的袋子里的,我再找一下。

    妈妈:嗯。

    丁丁:找到了,放在腊笔里面了。

    妈妈:这样的。

    以关心的态度用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孩子就能在叙述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从而有可能的找到解决办法。

    在新方法开始实施后,非常见效,我们的争吵明显少了,丁丁的大部分感受我也慢慢的接受。但如果丁丁说的话让我生气或者焦虑,我立刻又恢复了从前的自己,这需要慢慢的改变。

    教育感言:

    掌握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很重要。别看孩子人小,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他们也需要被尊重。想做一个合格的家长、称职的老师,必须能够走进孩子的心灵,考虑他们的感受,从他们的立场来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受到孩子的喜欢,才能与孩子有共同语言,孩子才能更愿意接受你的建议。做孩子的朋友,从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开始。, 百拇医药(汪齐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