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儿童与健康》 > 2011年第3期
编号:12098688
老师应如何处理家长表示的“心意”?等(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儿童与健康》 2011年第3期
     我园一位教师提出:开放性、挑战性,能引发幼儿思考的提问才是有价值的提问。过去提问形式比较单一传统,语言活动传统的模式是幼儿听完故事后,教师的提问总是:谁?在哪里?干什么?而现在我们比较注重提问的开放性。那么是不是注重了问题的开放性,就再也不用“老三问”了呢?

    心理学家对提问的类型进行过种种思索。早期的观点把提问分成两大系统:“开放与封闭”和“记忆与思考”。开放性问题允许有广泛的反应范围,不仅包括认知的要求,还包括情感的表现、移情作用、态度和价值;封闭性的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最佳的答案,它要求学生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选择反应。记忆性问题需要学生回忆已有的信息,它是教师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提问类型,相反,思考性问题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信息去创造新的信息。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传统的语言活动模式中的“老三问”属于封闭性问题、记忆性问题。其实,我认为,不管是开放式、思考式问题,还是封闭式、记忆式问题,它们都各有其价值。传统的“老三问”对孩子的倾听习惯、理解故事的基本结构和要素是有帮助的,也有利于孩子学习有条理地叙述一件事;而开放性、思考性的问题则能引发幼儿主动积极的思考。在教学中选择何种提问方式,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应该根据教育场景需要,围绕目标与幼儿生活经验进行有效提问,没有统一固定的标准和模式。我想,大家之所以更倡导后者,是因为以前开放式的问题提得太少了,需要提倡。
, 百拇医药
    借用冯晓霞教授的话:教育改革包括课程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它只能是一种改良,完善。不存在某种东西必须彻底砸烂抛弃的问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长补短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如何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勇气,比方说不害怕怕生人,敢于和别人交往?一般来说,怯于表现的孩子面对众多目光只是觉得不安,并非讨厌赞美和掌声,您只要看看他们投向同伴的目光就知道了。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扩大孩子接触面,让孩子经常面对陌生的人与环境,逐渐减轻不安心理。闲暇时,带孩子和邻居聊上几句,帮孩子与同龄朋友一起玩耍,建立友谊;购物时甚至可以让孩子帮忙付钱;经常到同事、亲戚家串门;节假日,一家三口背上行囊去旅游,让孩子置身于川流不息的游客潮中……随着见识的增长,孩子面对别人的目光时,便会多几分坦然。

    孩子怯于表现的原因还可能是缺乏自信,担心无法获得赞赏。因此,找出孩子的特长并由此树立信心就显得格外重要了。通过唱歌、跳舞、数数、背诵古诗、讲故事、画画、模仿等形式挖掘和培养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先创造机会让他在家人和幼儿园同伴的面前展示,加以热情鼓励,树立信心。当孩子为得到赞赏兴奋不已时,家长可以趁机说:“宝宝唱得这么好,小朋友们肯定喜欢听!”“你是我们班一只百灵鸟呢,明天再给我们唱歌!”有了家长和老师的肯定,如果再加上外人广泛的认可,孩子的自信心会得到强化。
, 百拇医药
    在此过程中,最忌讳的是家长缺乏耐心。当别家孩子又唱又跳,聪明伶俐似小明星时,看到自家孩子畏缩地躲在一旁,难免恨铁不成钢。“没出息的东西,见不得人……”之类的话便脱口而出,也许家长很快能恢复理性,认识到对孩子发脾气是不对的。

    可对孩子来说,所造成的伤害又岂是家长几句宽慰的话能轻易抚平。当孩子与自己做斗争时,家长的鼓励就像一只温暖的大手,推动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让孩子走出家和班级,提供更多机会和陌生人交往,如开展签名比赛、文明小天使、三八节送花给阿姨和奶奶等,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敢于与人交流的勇气。

    当孩子通过自我表现获得赞美、体会到被肯定的喜悦时,自信心便会随之增强;而自信心的增强,反过来又会促使孩子勇于表现自己。, 百拇医药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