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 > 201919
编号:13534556
孤独症儿童家长心理状态及其心理护理对照的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1日 《健康大视野》 201919
     【摘 要】 目的:研究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2名孤独症儿童家长予以调查分析,选自2017年05月至2019年02月,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试验组(31名)予以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对照组(31名)予以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干预之前、干预四周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值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值。结果:两组干预之前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值无较大差别(P>0.05),试验组干预四周后上述评估值少于对照组数据指标(P<0.05);两组干预之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值无较大差别(P>0.05),试验组干预四周后上述评估值少于对照组数据指标(P<0.05)。结论:孤独症儿童家长多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予以心理护理后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

    【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家长;心理状态;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9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9-171-02 孤独症为发育障碍类疾病之一,在儿童中比较多见,预后效果不佳,带来一定经济压力,儿童家长担忧治疗效果,容易出现不良心理[1]。本文针对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实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2017年05月至2019年02月62名孤独症儿童家长纳入分析资料,随机数字表法为抽取时间,一组入组31名。對照组:年龄均值是(31.25±2.58)岁;女男之间比例是20/11。试验组:年龄均值是(31.33±2.45)岁;女男之间比例是19/12。统计两组一般资料,P>0.05。

    纳入标准:(1)儿童家长自愿参与研究;(2)儿童家长签名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儿童家长存在身体疾病;(2)儿童家长存在精神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予以健康宣教,告知注意项目,予以常规心理疏通等。

    试验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同对照组,心理护理干预如下,(1)对儿童和儿童家长予以热情接待,详细讲解医院环境,提升儿童家长的亲切感。(2)一周对儿童家长开展一次健康讲座,一次一小时,主要包含孤独症疾病知识及康复治疗方法,提升儿童家长对康复治疗的信心。(3)定期对儿童家长实行团体心理辅导,加强儿童家长间的谈话,释放其压抑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4)参考不同儿童家长具有的心理问题,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改善其心态,提升儿童家长的信心,维持乐观心理状态。

    1.3 相关指标 分析对照组及试验组干预之前、干预四周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值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值。

    1.4 评定标准 采取抑郁自评量表(SDS)[2]对患儿家长抑郁状况予以评定,包含20项项目,53分以上则代表其存在抑郁;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3]对患儿家长焦虑状况予以评定,包含20项项目,50分以上则代表其存在焦虑。

    1.5 统计学分析 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值、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值等计量资料表示成均数±标准差(x±s)形式,和正态分布相符合,数据录入SPSS 21.0实行t检验,P<0.05,表明数值检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干预之前、干预四周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值 试验组干预之前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值较对照组数据指标,未表明数值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四周后,两组上述评估值显著减少,试验组干预四周后上述评估值较对照组数据指标显著减少,表明数值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干预之前、干预四周后焦虑自评量表(SAS) 评估值 试验组干预之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值较对照组数据指标,未表明数值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四周后,两组上述评估值显著减少,试验组干预四周后上述评估值较对照组数据指标显著减少,表明数值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孤独症为儿童比较常见的一种精神残疾,多存在社会性发展障碍情况。孤独症儿童需接受长时间康复治疗,治疗效果起效较慢,治疗费用较多,导致多数孤独症儿童家长存在一定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4]。

    心理护理通过予以孤独症儿童家长心理方面的疏通,有助于使儿童家长维持健康心态,提高其治疗配合性,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康复疗效[5]。本文相关指标资料中,和常规护理相比较,实行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的儿童家长干预四周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值、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值更少。

    综上所述,孤独症儿童家长多具有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实行心理护理后能够改善其不良心理。

    参考文献

    [1] 钟于玲,谢立春,陈火星等.孤独症儿童家长社会支持需求与现状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6,24(1):24-27.

    [2] 谷长芬,刘洋.北京市学前孤独症儿童家长培训需求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3):265-269.

    [3] 阿则古丽·麦麦提托合提,阿尔祖古丽·牙合甫,马平等.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汉族孤独症儿童教育需求及社会支持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3):3000-3004.

    [4] 贺莉娜,周长虹,李海燕等.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9):937-939,946.

    [5] 孙静,卜建华,张宗伟等.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中国医院统计,2017,24(3):192-196., http://www.100md.com(覃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