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普通外科 > 胆结石与胆管炎
编号:13530546
对比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15日 《健康大视野》 201920
     【摘 要】目的:探究腹腔镜切除术及小切口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接收的80例胆结石患者,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成甲组和乙组,甲组(n=40)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乙组(n=40)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乙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甲组,GLQI总分高于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胆结石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靠安全,优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值得采纳。

    【关键词】小切口切除术;并发症;腹腔镜切除术;生存质量;胆结石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0-0-01

    胆结石为肝胆系统疾病,一般分胆管结石与胆囊结石两种类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急性剧烈右上腹疼痛。手术切除是目前临床治疗胆结石的理想方法。随着医疗服务体系的逐渐完善,临床胆囊切除术已由以往的传统开腹手术过渡到腹腔镜手术,尽管腹腔镜手术创伤小,但同时对手术操作的要求也相应提高[1]。为进一步探讨小切口切除术与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优势,现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80例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针对上述课题展开研究,汇总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确诊为胆结石,纳入时间由2018年1月开始,到2019年1月结束,均分成两组,甲组男女之比为26:14,年龄33-75岁,均值(48.72±10.34)岁;病程半年-6年,均值(2.14±1.30)年。乙组男女之比为28:12,年龄34-74岁,均值(48.80±10.19)岁;病程1年-5年,均值(2.02±1.43)年。两组基线资料接近,P>0.05,可相互比较。

    1.2 方法

    甲组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内容如下:协助患者保持平卧位,行全麻,常规消毒铺巾后,使手术视野充分暴露。顺着腹直肌方位于右侧肋缘下方行四到八厘米的斜形切口,开展分离操作,先由皮肤开始,再到皮下组织,最后为肌肉,进入腹腔之后,详细了解其状况,尽快找到胆囊,与此同时,需使胆总管、胆囊三角有效显露,分离结扎胆囊管,包括胆囊动脉,先潜行分离胆囊底部,再对胆囊-胆囊管进行分离,确定胆囊动脉后,切断胆囊管并结扎,仔细取出胆囊,采取电凝止血操作,并小心缝合。将纱布条置入,5min后观察了解血迹、胆汁等情况,若无异常,可逐层缝合,结束本次手术。

    乙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协助患者选取仰卧位,实施全麻,消毒铺巾后使手术视野暴露。通过三孔或四孔操作法,依次对脐部、剑突下、右侧锁骨中线肋缘下以及右侧腋前线肋缘下2cm部位戳孔进腹。仔细探查腹腔内实际情况,分离粘连,行电凝止血操作,待胆囊管充分显露后,于接近胆总管0.5cm部位上使用一枚可吸收夹使胆囊管夹闭,将胆囊管剪断,使胆囊动脉能充分暴露,胆囊动脉使用一枚可吸收夹夹闭,远端电凝后离断,朝右朝上将胆囊提起,使用电凝钩对胆囊进行剥离操作,同时电凝止血胆囊床,纱条沾干术野。上述操作完成后消除气腹,通过剑下孔将胆囊提出,对前鞘和皮下进行缝合,并采用创口贴使伤口闭合。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手术指标;(2)记录手术并发症。

    1.4 调查指标 根据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2]调查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为0-144分,评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理想。

    1.5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 21.0统计数据,计数资料(n)用%表示, 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P<0.05提示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臨床指标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2.2 生存质量

    甲组治疗后GLQI评分为(100.83±10.75)分;乙组治疗后GLQI评分为(111.67±10.88)分。乙组GLQI评分较甲组低,具有对比价值(P<0.05)。

    2.3 并发症

    甲组患者有1例(2.5%)肝管损伤,4例(10.00%)肺部感染和4例(10.00%)切口感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5%(9/40);乙组患者有2例(5.00%)切口感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2/40)。乙组并发症较甲组少,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胆结石为肝胆外科多发病。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胆结石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往常临床治疗胆结石时常以开腹手术为主,尽管能取得一定疗效,但此种术式切口大[3],外加术中出血量多,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不易接受。胆结石运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时术野不够清晰,外加对机体的损伤大,因此会影响术后康复效果。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微创手术在临床中的出现与应用为胆结石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选择,腹腔镜手术属于新型手术方式,创伤小,能减少出血,且术后感染少,故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认可。本次研究提示,乙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甲组,GLQI评分显著高于甲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明显低于甲组的22.5%,表明乙组制定的手术方案更具有可行性,既能保障安全手术,促进术后恢复,又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结石时,腹腔镜的置入能提供给术者更广阔与更清晰的视野,有助于术者快速探查腹腔,减少误伤,确定病灶部位,进而保证操作的精准度,提高胆囊分离效率与准确性,控制手术并发症。

    综上得出,胆结石患者治疗时应用腹腔镜切除术实用性高,建议加大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陈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比较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06):144-145.

    陈奋,张静,何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治疗作用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18,47(06):96-97.

    郭本丰,孙志鹏.对比分析腹腔镜胆囊全切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J].吉林医学,2018,39(11):2126-2127., 百拇医药(蔡强)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普通外科 > 胆结石与胆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