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大视野·下半月》 > 2009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052665
阑尾炎穿孔切口感染原因探讨(附42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543KB,2页)。

     [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30-02

    [摘要]阑尾炎穿孔切口感染,与手术操作者有一定的关系。主要由于切口污染,忽视无菌操作;术毕未用含抗生素液冲洗、引流不当所致。

    [关键词]阑尾炎穿孔;切口感染

    阑尾炎穿孔切口感染,由于外科医生对该病的预防、治疗经验的不断加强,本病的发生率较过去大幅度降低。我院自1998年1月~2007年1月总计有42例阑尾炎穿孔术后切口感染。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42例患者,男14例,女28例,年龄8~67岁,均为肥胖者,皮下脂肪3.5~6.5cm,病人术后3~5天切口出现红肿热痛,脂肪液化切缘红肿29例,切口处可见脓性分泌物,拆线后切口裂开13例。本组病例均为脂肪层感染,肌层及以下未见感染。手术后切除的阑尾送病理检验,报告为:化脓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炎。

    1.2治疗方法:切口感染的早期,可用酒精或40%的硫酸镁湿敷,静脉大量使用抗生素,部分病例可获得控制。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后可拆除部分切口缝线,内置盐水纱布引流,碘伏消毒换药[1]。若出现切口脓性分泌物应拆除所有缝线及清除切口内所能看到的所有线头,尽量减少切口内异物的存留,切口内置甲硝唑纱布引流、换药。切口拆线后若开口过大可行二期缝合或用蝶形胶布将裂口拉拢对合,1~2周后均顺利治愈出院。

    1.3结果:本组42例全部治愈出院。

    2讨论

    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多见于化脓穿孔性阑尾炎,占其手术术后并发症的75%左右,其感染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2.1切口选择不当:急性阑尾炎并发腹膜炎时宜做右下腹腹直肌切口,这样显露好,又便于减少操作时切口的感染和吸尽腹腔内的脓液,对于一时难以确诊、病情较重而又不允许继续观察者,宜应如此。切口选择不当不但会加大手术难度而且会增加手术的感染机会。

    2.2切缘不整齐:由于手法不熟练,反复多次切割皮肤及皮下组织。因为脂肪组织血供较差,故脂肪组织的抗感染能力降低,同时由于脂肪组织血供较差,脂肪组织受到创伤后局部缺血,水肿加剧,进一步地促进组织坏死液化。

    2.3切口过小:对于手术情况不能进行充分的估计,盲目追求小切口,在暴露不清时用拉钩强行牵拉,引起组织挫伤,毛细血管通透性择佳,易致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氧化分解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

    2.4游离切口皮层:有部分外科医生在切开皮肤、皮下脂肪及筋膜后,常常习惯用手指在腱膜与皮层之间进行钝性分离以便使切口松弛,但是,一旦切口被腹腔内的脓液污染,此法就成为感染播散的因素。

    2.5忽视无菌操作,切口保护不力:切开腹膜前没有将切口腹膜化[2],利用抗菌能力强的腹膜掩盖切口,使发炎的阑尾于腹壁切口接触而造成污染。有的医生在行阑尾切除术时,不是把发炎的阑尾认真保护、隔离,而是任其在腹壁切口间随手术操作而摆来摆去,有时甚至还用手指去接触发炎的阑尾,导致切口感染。

    2.6阑尾切除后没有及时更换手术器械:在手术切除阑尾后没有更换无菌器械,用已经污染的器械继续进行后面的手术操作,从而增加了术后切口感染的机率。

    2.7冲洗不彻底,引流不通畅:手术中对于局限性的脓液可以通过吸引或者以抗生素纱布吸干脓液即可,对于大量的积脓要吸尽脓液后用大量的盐水及抗生素冲洗腹腔[3],对于冲洗的病人一般要同时置2根引流管分别于右结肠旁沟和盆腔内以确保腹腔内无残留的脓液,以免增加切口和腹腔感染阿的机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4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