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7期
编号:12028283
中医治疗胃脘痛60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B版》 2010年第7期
     【摘要】目的: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脘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60例胃脘痛患者根据不同的症候辨证治疗。痊愈占19.2%、显效占34.2%、好转占38.6%、无效占8.75%,总有效率91.25%。

    【关键词】辨证论治 胃脘痛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105—02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西医治疗多采取根除幽门螺杆菌(针对HP阳性者)、抑酸(胃酸分泌过高者)、胃黏膜保护剂、胃动力剂、解痉剂等药物的综合运用。从临床治疗的效果来看,很多患者通过上述措施的治疗,尽管患者HP转阴,呕酸及烧心的症状消失,胃镜复查胃黏膜恢复如常,但很多患者仍存在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甚者脘腹顿痛等症状,而通过中医辨证治疗,往往起到良好疗效。但在中医药治疗本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根据本病生理病理特点和致病因素的性质来辨证论治,合理选方用药,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 百拇医药
    胃脘痛患者共60例,全部符合中医胃脘痛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8例,女性42例;年龄26~78岁,平均44.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40年。其中胃脘部疼痛48例,痞闷或胀满58例,嗳气32例,泛酸17例,嘈杂8例,恶心呕吐12例。

    胃的生理功能: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经胃之腐熟消化之后,必须下行入小肠进一步消化,这就是胃的通降功能,而且胃的通降功能还包括小肠接纳从胃下行的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及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在内。如果胃失通降,则胃气上逆,除表现为食欲减退外,还可出现呃逆、嗳气、泛酸、脘腹胀痛等症状,胃主通降,以降为补。然而,胃之通降又和脾主升清功能是相反相成的,脾主升清的功能是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和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所以说“升清”是脾脏功能的重要特点,故有“脾以升则健”之说。因此,脾升胃降是相对而言,无升就无以降,无降就无以升,《临证指南医案》说:“脾以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临床分型及治疗:①脾胃虚寒型:胃脘隐痛,喜暖喜按,面色不华,四肢不温,畏寒神倦,舌苔薄白,脉沉细。治宜温中健脾。方用黄芪建中汤出入:黄芪30g,桂枝10g,白芍18g,炮姜10g,甘草6g,大枣5枚,饴糖30g(冲)。②湿热内阻型:胃脘胀满,疼痛,胸闷纳呆,口腻口苦,泛恶。舌苔黄厚腻,脉濡数。治宜清热化湿。方用连朴饮加减:黄连5g,山栀10g,厚朴10g,姜半夏10g,淡豆豉10g,石菖蒲10g,干芦根10g。③寒热错杂型:胃脘胀满作痛,胀痛连胁,呕吐酸苦,嗳气嘈杂,肠鸣泄泻,四肢乏力,舌苔白兼黄,脉滑。治宜辛开苦降,调和脾胃。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姜半夏10g,黄芩10g,高良姜5g,太子参15g,黄连3g,蒲公英15g,木香6g,白芍12g。④阴虚胃热型:胃痛隐隐,胀甚痛轻,口干咽燥,舌红少津,甚则舌苔剥,脉弦细或细数。治宜滋阴益阴,疏肝柔肝。方用一贯煎化裁:川楝子10g,当归10g,生地黄30g,枸杞子15g,北沙参20g,麦冬15g,石斛15g,白芍15g,五味子10g,乌梅5g,甘草6g。⑤肝郁气滞型:胃脘胀满,脘痛连胁,嗳气频频,时时太息,疼痛因情绪波动而增减。舌苔多薄白,脉弦。治宜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化裁:柴胡10g,白芍15g,枳壳10g,香附10g,川芎5g,甘草10g,绿萼梅5g,佛手5g。均每日1剂,水煎取汁500ml,分上下午2次温服,疗程5周。
, 百拇医药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胃脘痛诊

    断、疗效评定标准》[3]。痊愈:症状全部消失,6个月~1年内不复发,相应的主项理化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或有好转,参考症状及体征恢复如常人;显效:主要症状消除,6个月~1年内不复发,相应的主项理化检查好转,参考症状、体征改善;好转:主要症状基本消除,6个月~1年内虽有发作,但疼痛减轻,持续时间缩短,相应主项理化检查改变不大;无效:主要症状无变化,相应的主项理化检查无改变。

    中医认为胃脘痛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致可分为外感六淫、内伤情志、饮食起居失宜等。通常我们认为胃脘痛主要由长期饮食不节,寒湿内侵,七情刺激,劳倦内伤,致使脾胃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水湿运化障碍,阻滞为瘀,郁而化热,胃失和降所致。根据肝脾胃的生理功能调治,胃脘痛虽然以胃发生病变,但与肝脾关系密切,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胃主受纳,以降为顺,脾主运化,以升清气,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气血运行正常,则无疾也,病时则生理功能紊乱,调治,使其恢复生理功能。胃气以通降下行为顺,浊气得降,清气才能上升,升降有序,气机和顺,自无壅滞之患。通降包括疏利,祛瘀、化湿、泄热、降逆、消积等。因此在治疗胃痛时,首先要辨明虚实,根据胃脘痛的不同分型而立论。正确辩证,抓住主要矛盾是中医辨证治疗胃脘痛的根本。本组患者胃脘痛大体分为五型,每型症状比较复杂,寒热虚实夹杂,湿热并存,阴虚火旺,气滞血瘀等,把诊所得的复杂资料加以认真分析,综合找出证的产生原因、部位,从而抓住主要矛盾。胃脘痛现代实验研究表明:胃脘痛病人中多数为器质性病变,少数为功能性病变。器质性病变中以胃炎和溃疡病常见,其中与幽门镙旋杆菌感染,胃窦黏膜生长抑索的分泌,胃功素分泌异常,胃泌酸功能失调和运动功能紊乱不无干系。患者要做好自己的心态调节,合理饮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等。

    参考文献

    [1]韩立.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胃泌酸功能关系[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

    [2]王彩霞.发挥中医护理之所见[J].甘肃中医.2005,(18)8:3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