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25214
产后出血60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452KB,2页)。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相关因素与防治措施,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回顾总结近6年收治的6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孕产妇2000例中发生产后出血60例,其发生率为3%。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66.67%)是产后出血的最重要原因,其次是胎盘因素(占21.67%)、软产道损伤(占10.00%)和凝血因素(占1.67%)。结论产后出血时多种原因和危险因素所致,减少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根据情况选择适宜治疗方法迅速治疗,挽救生命。

    【关键词】产后出血病因危险因素防治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213-02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h内出血量≥400ml或至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1]。时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也是目前产科主要的急症[2]。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5,000例妇女死于产后出血[3]。因此提前预防,及时发现并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降低其发病率是关系到产妇安危的重点。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4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收治孕产妇2000例,其中阴道分娩1290例,性剖宫产术710例;确诊产后出血60例(其中剖宫产分娩37例,阴道分娩23例),发生率3.00%;产妇年龄20~38岁,平均29岁,孕周35-42周,平均约39.2周;初产妇40例,经产妇20例。

    1.2诊断标准产后出血的定义为胎儿娩出后2h内出血量≥400ml或至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

    1.3产后出血的统计方法肉眼观察估计的出血量往往明显少于实际出血量,因此,临床医师应采用科学可靠的方法测定出血量。目前推荐的方法有三种:﹝1﹞容积法,使用带有刻度的量具收集并测定出血量;﹝2﹞面积法,使用带有刻度的量具收集并测定出血量;﹝3﹞称重法,分别称量血染前和血染后的纱布、卫生巾等重量,计算重量差,再按血液比重(1.05)换算为实际失血量。本文采用的容积法为主,辅以称量法。

    2结果

    2.1产后出血的原因60例产后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40例,占66.67%;胎盘因素13例,占21.67%;软产道裂伤7例,占10.00%;凝血因素1例,占1.67%,2.2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关系产后出血量与分娩方式有密切关系,本资料2000例中剖宫产710例吗,产后出血37例,发生率为5.21%;阴道助产98例,产后出血3例发生率3.06%;阴道顺产1192例,产后出血20例,发生率1.68%;剖宫产与自然分娩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产后出血与引产流产关系引流产包括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中期妊娠引产。本资料2000例中有引产或流产1次以上者550例,发生产后出血38例,发生率6.91

    %;无引产、流产史1450例,发生产后出血22例,发生率1.52%。发现流产次数越多,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愈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产后出血与高危因素的关系高危因素主要有多孕、多产及曾有多次宫腔手术史,高龄初产妇或低龄孕产妇,妊高症,妊娠合并慢性活动性肝炎、糖尿病、血液病、贫血、子宫肌瘤等疾病,第三产程时间过长,羊水过多、双胎、巨大胎儿等造成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生殖器发育不全或畸形,出产不当,死胎等等。本资料产后蹙额学60例中有高危因素者48例,占80.00%;无高危因素12例,占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产后出血患者的转归60例产后出血病例中,1例在出血无法控制的情况下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其余59例患者经针对病因并辅以补充血容量等积极治疗效果满意。治愈率98.33%。

    3讨论

    3.1产后出血的原因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柔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其中以宫缩乏力所致最常见。(1)引起宫缩乏力的全身性因素有产妇过度紧张,临产后休息不好,产程延长照成极度疲劳,体力衰弱,临产时使用镇静剂过多,剖宫产麻醉过深,合并慢性全身性疾病等。局部因素有子宫过度膨胀使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子宫肌肉退行性变,子宫肌层渗血水肿,子宫下段收缩不良,并发子宫肌瘤。子宫发育异常等。(2)胎盘因素居第二,也是产后出血常见的原因。曾经有引产、流产史,子宫内膜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宫内感染机会增加,再次妊娠时易发生胎膜粘连 ,滞留胎盘,位置不正常,胎盘植入,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剥离后滞留、胎盘嵌顿、胎盘粘连、胎盘和(或)胎膜残留等影响子宫收缩而致产后出血。(3)软产道损伤也是产后出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主要为子宫颈和阴道裂伤。在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撕裂,伤及子宫动脉而引起严重出血。阴道分娩时宫口未开全,产妇过早用力或宫缩过强,滥用缩宫素,产程进展过快,胎儿娩出过快,胎儿过大,分娩时保护会阴不当,阴道助产手术不当等都可能导致软产道损伤而致产后出血。(4)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较少见的原因,包括妊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及妊娠合并症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两类情况。前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肝炎等在孕前已存在为妊娠禁忌症,后者因重度妊高症、重型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滞留过久等影响凝血功能,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3.2产后出血的预防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产科质量管理,提高各级医疗保健人员的助产技能及急救水平。做好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流产、引产。做好产前宣教,定期产检,对于恐惧心理及焦虑心理的孕妇给予心理辅导。重视各种产科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及早消除可导致产后出血的潜在因素。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滞产、难产及产程延长,防止产程过长及产妇疲劳,规范产科技术操作。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尤其应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胎盘娩出后认真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者提前开通静脉通道,胎儿娩出后静滴催产素及直肠用米索前列醇,产妇回病房前应排空膀胱,鼓励母亲让新生儿及早吸吮奶头,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减少出血[4]。

    3.3产后出血的治疗产后出血一旦发生,就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并补充血容量,这是紧急治疗和预防产后出血休克的关键。一方面应及时输液、输血,积极补充血容量,维持脏器功能。另一方面要及时找出出血原因,立即止血。宫缩乏力应及时使用宫缩剂或用按摩子宫的方法控制宫缩乏力性出血,效果不佳时可依次采用填塞宫腔法、凝血酶纱条填塞宫腔法、子宫和盆腔血管结扎法以及次全子宫切除术止血,综合性医院还可以采用放射介入法止血,栓塞单侧或双侧髂内动脉。若出血由胎盘膜残留引起,则应及时清理残留组织,按摩子宫,促进收缩。而对于胎盘填入或者粘连着,则可采用压迫缝合子宫,宫腔填塞,血管造影栓塞,必要时可行子宫切除术。若发现软产道损伤,应清除血块,仔细缝扎止血,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应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改善凝血机制补充相应凝血物质,并及时补充血容量,最好输入新鲜血液,同时改善微循环,纠正休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5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