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25204
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2151KB,3页)。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总结失眠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失眠患者34例,交替选用督脉、膀胱经穴和安心神的心经、心包经穴治疗,并对失眠的主要症状和症候群进行评估和统计。结果经4个疗程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8.2 %,且能明显缩短入睡时间(P < 0.05) 和延长睡眠时间(P < 0.05) ,同时,对由失眠所诱发的症候群亦有明显改善(P < 0.01) 。结论针灸治疗失眠能明显提高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改善因失眠而并发的症候群。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同病人沟通,适时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以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失眠 针灸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223-03

    失眠,中医范畴又称“不寐”,是指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疾病。失眠症可引起患者焦虑、抑郁或恐惧, 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及身心健康,给不少病人带来身心困扰。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多采用镇静催眠药物,但此类药物治疗容易呈现一定的依赖性或成瘾性,鉴于西药的副作用,中医药治疗显示出强大的优势,尤其是传统的针灸疗法,很早就被应用于临床,且疗效肯定,我科对34例失眠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及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10 月- 2008年4月,共收集了34例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其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25~70岁,平均53.6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40个月, 平均15.38个月, 其中6 ~ 12个月14例,12个月以上20 例。

    1.2诊断标准

    参照“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1]制定诊断标准。①有失眠的典型症状:入睡困难,时常觉醒,睡而不稳或醒后不能再睡;晨醒过早;夜不能入睡,白天昏沉欲睡;睡眠不足6h。②有反复发作史6个月以上。

    1.3排除标准

    ①凡是全身性疾病如疼痛(神经痛、关节痛等)、发热、咳嗽、手术等,以及外界环境干扰因素引起者;②年龄在18周岁以下或70周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合并有心血管、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病患者;④仅有睡眠量减少而无白日不适(短睡者),不视为失眠;⑤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判断者。

    1.4治疗方法

    主穴:第1组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取神庭、百会、神道、中枢、玉枕、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和申脉;第2组以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穴为主,取少海、神门、曲泽、郄门、内关和劳宫。配穴:根据中医辨证选穴,血虚加足三里、三阴交;阴虚火旺加三阴交、太溪、照海;胆怯加气海、阴交;胃不和加中脘、丰隆、厉兑、隐白;痰热扰心加曲池、丰隆、解溪;情志扰心加大陵、印堂、太冲、合谷。操作:两组主穴隔天轮换交替进行针刺,即一天以俯卧位为主,针第1组主穴,而隔天以仰卧位为主,针第2组主穴和配穴;主穴加接KWD-808-I 型电针治疗仪,连续波,频率80 次/分钟,或断续波,每次留针30~40 min ,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每个疗程后休息3天,继续下1个疗程。治疗期间,有服用安眠药的患者,在针灸取得疗效2周后,要求其逐渐递减安眠药至维持量,最后能停服者则停服,或稳定在维持量。

    2 临床观察

    2.1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

    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 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 h ;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

    2.2评估方法

    首先对失眠的症状进行评估,评判项目包括:①入睡时间,②睡眠时间,③觉醒次数,④每周服用安眠药次数。评判标准参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3 ] 进行阅卷评判。

    其次对不寐的主要症候群进行评估,评估项目包括:①头晕、头痛,②心悸,③醒后疲劳感,④日间警醒下降,⑤认知功能下降,⑥行为能力下降;评估标准:有( + ) ,无(-) 。

    2.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软件包处理所得出的各项数据。构成比采用计数资料的卡方(Chi-square)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P 值小于0.05 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临床疗效:经4个疗程治疗后,34例患者临床痊愈8 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4例,治愈率23.5% ,总有效率88.2%。

    3.2 治疗前后失眠主症比较见表1 。

    表134例失眠患者治疗前后失眠主症比较

    时间例数入睡时间(min)睡眠时间(min)觉醒次数(次/每晚)安眠药(次/周)

    治疗前3464.36±43.13307.13±78.6410.75±11.2711.59±1.03

    治疗后3441.25±34.12397.52±73.525.73±4.124.84±1.06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由表1可以看出,入睡时间、睡眠时间、觉醒次数及每周服用的安眠药次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入睡= 2.45 , t睡眠= 4.89 , t觉醒= 2.43 , t安眠药=26.63 ,均P < 0.05) ,说明睡眠质量有明显改善。

    3.3 治疗前后症候群比较见表2。

    表234例患者治疗前后症候群构成比比较

    症状例数治疗前治疗后X2p

    头晕、头痛3434939.535<0.001

    心悸3431637.053<0.001

    醒后疲劳感3434453.684<0.001

    日间警醒下降3426526.145<0.001

    认知功能下降3419610.690<0.001

    行为能力下降341557.086<0.002

    由表2可以看出,治疗前后失眠主要症候群的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 ,说明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4 护理

    4.1 心理护理

    失眠主要原因是心理社会因素,因此心理护理是关键。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病人,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认真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其失眠的主要原因、平时的生活习惯等,鼓励患者说出心中的忧虑,给予理解、同情和支持。引导患者正确对待失眠,避免对失眠的过分担心,介绍失眠患者治疗成功的病例,解除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对失眠和针刺的恐惧感,以轻松的心情接受治疗。

    4.2 针灸治疗护理

    针灸治疗前,先评估病人的一般生理状况,了解有无针刺禁忌症,有否饥饿、过度疲劳等情况。为病人取舒适体位,选用符合要求的一次性针具。入针和留针过程中,嘱患者勿随意改变体位,注意巡视观察患者的神态变化,询问其感觉,及时发现晕针等不良反应的先兆,及早处理。出针时用消毒棉签按压针孔,防止出血和血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51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