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021787
庭教养方式与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张婷婷
第1页

    参见附件(1639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方法 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对莱西市某高中在校464名学生(男212名,女252名)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不同性别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分无显著差异;自我效能感不同的被试在家庭教养方式父亲因素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和过分干涉因子存在显著差异,在家庭教养方式母亲因素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和惩罚、严厉因子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 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父母教养方式对其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同。

    【关键词】 高中生 家庭教养方式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sense of self-efficacy) 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判断和评价,也可以说是人对自己能否实施某一行为的能力的一种主观推测[1]。自我效能感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环境,在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和发展的相关因素中,家庭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变量[1]。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父母的家庭教养方式是家庭环境和个体社会化的中介变量[2]。有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其子女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3],但对高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还不多。深入研究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对揭示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而言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探寻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家庭教育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莱西市某高中共464名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212人,女生252人。

    1.2调查工具

    1.2.1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4]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是1980年由瑞士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编制,用以评定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该量表的信效度均较好[5]。其中父亲教养方式含六个主因素,分别为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共58个条目。母亲教养方式含五个诸因素,分别为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共57个条目。

    1.2.2 一般自我效能问卷(GSES)

    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最早的德文版系由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著名学者林小黄和健康心理学家Ralf Schwarzer教授和他的同事于1981年编制完成,开始时共有20个项目,后来改进为10个项目。目前该量表已被翻译成至少25种语言,在国际上广泛使用。中文版的GSES最早由张新建和Schwarzer于1995年在香港的一年级大学生中使用,同质信度为0.91[6]。它采用李特的4点量表形式,项目均为1-4评分。

    1.3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选取青岛莱西市某高中464名在校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问卷,统一指导,将EMBU问卷与自我效能问卷组成一套问卷,在课堂生发给学生,要求填写个人信息资料,独立完成问卷,最后统一回收,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

    2结果

    2.1 不同性别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

    对性别在自我效能感的得分做t检验,结果可以发现男学生(27.18±3.48)和女学生(27.23±4.16)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没有显著性的差异(t =0.37,p>0.05)。

    2.2 不同性别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

    由表1的结果可以发现男学生在父亲因素的惩罚、严厉因子,过分干涉因子,拒绝、否认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女学生。男生在母亲因素的过分干涉、过保护因子,拒绝、否认因子,惩罚、严厉因子中得分上要显著要比女学生高。

    2.3 父母教养方式在中学生自我效能感不同水平上的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自我效能感水平的被试在家庭教养方式父亲因素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和过分干涉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在其他各因子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自我效能感水平的被试在家庭教养方式母亲因素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和惩罚、严厉因子存在显著差异,在其他各因子不存在显著差异。

    3讨论

    本研究发现不同性别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感没有显著的差异。

    家庭是个体最初和重要的生活场所和社会化动因,家庭的情感氛围、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都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7]。本研究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因为子女的性别不同有明显的不同。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在对待男孩子时更加严厉,对他们的事情干涉程度更高,甚至于过分批评、责骂、羞辱孩子;而对待女孩子相对要宽容一些。由于父母对不同子女的家养方式的差异,对男孩子的相对苛刻和严厉,容易使男孩子更加容易产生自卑感和无助感。

    研究还表明家庭中父母亲的教养方式与自我效能感之间有较亲密的关系,在温暖、理解和支持的环境中成长,孩子的自我效能感相对较高,自信心饱满,有创造和用于尝试的精神;而在过度保护和批评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较低,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低的孩子其保守,社交能力也相对较弱,学习能力也相对较低。

    高中生是心理发育、人格形成和完善的重要时期,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纠正错误的教养方式,采用科学正确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多施加正性情感,避免负性情感的暴露。

    参考文献

    [1] 张鼎昆,方俐洛,凌文辁.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J]. 2006 (05).

    [2] 崔哲,张建新.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及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

    [3] 侯永梅,郑江敏.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3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