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016375
糖尿病患者的非药物性相关因素疗法及护理干预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米永玲 柴秀芳
第1页

    参见附件(1490KB,2页)。

     【摘要】目的 探讨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及心理疗法对缓解糖尿病患者不适的作用。方法 对干预组患者及对照组不同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在药物疗法的同时配合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心理疗法,有效的控制了血糖,改善了病人的预后。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疗法和适当的运动及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并做好健康宣教。

    【关键词】糖尿病 非药物因素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130-02

    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起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症,血糖控制不好,可出现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组织的慢性进行了性病变,引起脏器功能障碍及衰竭[1]。

    我们对1994年—2000年入院的血糖控制不佳的45例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了表1。结果发现,在以往的治疗方法中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忽视了饮食、运动以及情绪因素的作用,从而导致治疗后血糖控制不够理想的结果。于是我们于2000年10月对住院的45例糖尿病病人针对表1因素进行护理干预,本干预研究旨在从护理角度帮助糖尿病病人形成一个良好的饮食、运动以及血糖自我及时监测的好习惯,积极采取有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渴望将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到一定的理想数值,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长期预后,现就干预结果及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通过对1994年—2000年反复住院的血糖控制不佳的45例患者问卷调查得到表1,并以此做为开展护理干预前的对照组。干预组:针对表1原因对2000年10月住院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非药物性治疗相关因素的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其干预期间以及出院后三个月内的血糖情况及糖尿病的非药物性相关因素治疗的坚持情况,并在其中随机问卷调查45人得到表2。两组病人均来我院内分泌科,均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版《内科学》糠尿病诊断标准诊断为I型和II型糖尿病患者。其年龄、性别、分型是否接受胰岛素治疗均无分析意义。

    表1 干预前糖尿病的非药物性相关因素调查表

    表2 干预后糖尿病的非药物性相关因素调查表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科后入住同样的病房,给予糖尿病护理,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接受相似的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无固定的责任护士进行护理干预,按照传统功能制护理,出院后无电话随访血糖监测情况及护理干预指导,由每天当班护士向患者交代康复过程。干预组,从入院第1天起到出院整个过程由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负责,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做个性化指导,并亲自进行示范,从身心两方面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活动,并详细记录了血糖、运动、饮食以及相关因素执行情况,出院后,电话随访三个月。

    1.3 治疗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饮食及运动疗法以及情绪乐观教育,而对照组,只给单纯的药物治疗及一般护理。结果:从表1和表2对比中就可以看出,干预组的血糖控制满意度大大高于对照组。

    2 讨论

    2.1 饮食疗法

    2.1.1 饮食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意义[2]

    2.1.1.1 减轻胰岛负担:糖尿病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胰岛功能障碍,过多的热量可增加胰岛负担,为了保护胰岛使其适当的休息,饮食一定要适当。

    2.1.1.2 降低体重:肥胖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造成胰岛素抵抗。因此病人合理安排减肥食物使过剩的脂肪减少,无疑等于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2.1.1.3 降低餐后高血糖:这是临床上控制的最难点,合理的饮食,避免高糖饮食,提倡高纤维饮食,可降低餐后高血糖。

    2.1.1.4 纠正已发生的代谢紊乱,饮食中适当提高蛋白质含量,促进其吸收,伴高脂血症的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中提倡低脂饮食。

    2.1.2 糖尿病的饮食疗法

    2.1.2.1 健康饮食:糖尿病饮食并不是指治疗糖尿病的特殊食物,而是指不偏食,不暴饮暴食,每日规律进食,良好地控制热量,对治疗糖尿病患者大有益处。

    2.1.2.2饮食疗法的原则[2](1)适当质量的饮食:这是指的是总热量,就是既要充分考虑减轻胰岛素β细胞的负担,又要保证机体正常生活的需要。(2)饮食的结构比例要合理:I.三大营养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组成比:在总热量确认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保证足够的蛋白质供应,降低脂肪量的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胆固醇的量。Ⅱ.三餐分配要合理,三餐分配一般为1/5、2/5、2/5或1/3、1/3、1/3。三餐饮食内容要搭配均匀,每餐均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且要定时定量,这样有利于减缓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胰岛素的释放。Ⅲ.食物要多样化,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以动物性食物为辅,粗细要搭配得当,同时要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增加微量元素含量的饮食比例。

    2.2 运动疗法

    2.2.1 运动疗法的机理:运动疗法可以使血糖胰岛素水平下降,使在运动后不伴随体重的减低,也可以出现同样的改变。运动之初,机体主要利用储存在肌肉和肝脏的糖原分解的葡萄糖作为能源。随着糖原的不断消耗,血糖开始为组织供能,因此在持续运动一段时间后,血糖开始下降。当运动结束后,因为肌内和肝脏还会摄取大量的葡萄糖以补充糖原的消耗,血糖会进一步下降。一般认为,中等量运动的降糖作用能够维持12-17小时,长期锻炼有利于血糖的控制,是运动效果的积累和胰岛素敏感性增强的结果。有规律的运动加速脂肪的分解,使高甘油三酯血症得到缓解,提高有保护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于许多II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中心性肥胖。参加体育锻炼,严格控制饮食能够使体重减轻,血糖下降。

    2.2.2 运动疗法的原则:体育锻炼根据年龄、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指导病人进行长期有规律的体育锻炼。锻炼方式包括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及家务劳动等有氧运动。活动时间为20-40分,可逐步延长,每日1次,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者最好每日定时活动;肥胖病人可适当增加活动次数。

    2.3 心理疗法及血糖自我监测意识

    要加强心理护理,了解患者情绪、精神压力对疾病的影响,指导病人正确处理疾病所致的生活压力;还要教会患者正确注射胰岛素,知道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学会尿糖定性测定,有便携式血糖测定仪向病人说明并演示血糖仪的使用方法,同时让病人了解尿糖和血糖测定结果的意义及其评价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9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