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016462
头皮针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疗效及对TCD影响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韩舰华 付 鲲 宋锦娟
第1页

    参见附件(1397KB,2页)。

     【摘要】目的 观察头皮针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其对TCD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皮针结合传统针刺观察组75例、传统针刺对照组75例;观察中风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变化和TCD指标的变化,结果 头皮针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可降低中风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与传统针刺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组(P<0.05)。使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速明显加快,并改变了左右脑血流的失衡状态,从而对急性脑缺血起到了治疗作用。

    【关键词】头皮针 缺血性中风 疗效评价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中图分类号:R4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036-02

    中风病是一种高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的疾病,它极大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当前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已步入了老龄化社会,中风病的发病率仍然继续升高[1],其威胁与危害将会越来越严重,社会和经济将不堪重负。头皮针在治疗缺血中风中以其独特的优势倍受青睐[2]。自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笔者运用头皮针治疗治疗缺血性中风,取得很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50例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参照199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3]并经头颅CT或MR确诊的我院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头皮针治疗组75例和传统针刺对照组75例。两组具体情况见表1和表2。

    患者性别及病情轻重程度构成比采用x2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及病程采用t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分类情况采用x2检验,两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般资料基本接近,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两组西医基础治疗按2005年出版的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进行治疗[4]。

    2.2 传统针刺组 中医针刺主要以2005年出版的针灸学教材中传统针刺方法为主。取穴:百会,四神聪,双侧风池,患侧的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涌泉、阳陵泉、足三里、四强(经外奇穴)。操作:毫针刺,补虚泻实,每日两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连续针刺两周。

    2.3 头皮针组 头皮针是在2个头部腧穴的基础上引出的4条治疗线。第1条顶中线(百会向前至前顶),第2条顶斜1线(百会外斜下45°,长1.5寸),第3条顶旁线(距顶中线2.25寸,承灵穴与正营穴连线),第4条顶斜2线(承灵前外斜下45°,长1.5寸)。双侧风池,患侧的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涌泉、阳陵泉、足三里、四强(经外奇穴)。

    头皮针刺法:进针自上而下(或外斜下)、自后向前(或向外斜前)沿头皮150刺进帽状腱膜下,进针深度约为30mm。得气后留针,在针柄上连接KWD-808Ⅱ电针治疗仪,密波,频率为200/分,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上午针刺病灶侧,下午针刺病灶对侧,每日两次,连续治疗两周。其余穴位针刺与传统针刺组相同。

    3 治疗评定标准

    3.1疗效评定依据及标准 临床疗效评定参照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主要评定神志、语言、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或死亡。

    3.2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指标观察 采用美国MedsonieTCD检测仪,用MHZ多普勒探头分别置于枕窗、颞窗儿眼窗,探测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对治疗前和头皮针治疗2个疗程后的脑血流速数值进行比较。

    3.3 观察周期 根据疾病特点以及前期临床治疗结果,本研究观察周期为2周,各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天和治疗后2周进行相关指标检测。

    3.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4结果

    4.1 头皮针组与传统针刺组临床疗效的比较(见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头皮针组基本痊愈率、显效率均高于传统针刺组(P<0.05),在总有效率上两组比较,头皮针组明显高于传统针刺组(P<0.05)。

    4.2 头皮针组与传统针刺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NIHSS评分的变化(见表2)。

    表2 头皮针组与传统针刺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比较(±s)

    注:头皮针组与传统针刺组比较: ▲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自身比较:※※P<0.01,※P<0.05

    由表2结果可以看出,头皮针组与传统针刺组在治疗前NIHSS评分均值的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而治疗2周后两组自身对比均较治疗前均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头皮针组NIHS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传统针刺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4.3 头皮针治疗前与治疗两疗程后的TCD指标比较表(见表3)。

    表3头皮针治疗前与治疗两疗程后的TCD指标比较表

    由表三可知头皮针针刺对急性期缺血中风患者脑血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TCD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前,患者均有脑血流速度降低,且有双侧血流速度不对称,频谱形态异常或不清晰,有波峰融合、峰时后移及端流或旋涡现象。头皮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的各动脉血流情况均有改善,表现为自流速度的加快,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流性质也基本恢复正常。

    5讨论

    本病病机表现为脑络痹阻,神明不调,进而导致“气血逆乱于上,脑络瘀滞,致气滞血瘀,脑络瘀阻,神明不调而致中风”。依此确定治疗原则为行气活血,调神通络。本研究所取头部四条穴线(顶中线、顶旁线、顶斜1线、顶斜2线)均属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三阳经,百会位于巅顶,属督脉之要穴,又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统领一身之阳,内系于脑,正营为足少阳与阳维之会,所以这几穴线所形成的穴区其经脉从头至足纵贯全身,具有统调一身阳气、开窍醒脑、调神通络的功能。阳主动,阴主静,中风肢体运动障碍,其病在阳,故在阳脉上透刺,施以手法催气,能鼓动头部经气的运行,通达全身经络系统,而起到行气活血、调神通络的治疗作用。

    孙氏等[4]对照研究表明,头针疗法对脑卒中症状、体征的改善、肢体功能活动恢复及脑部血液循环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头针可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使脑血管扩张,阻力降低,脑血流量增加,血流速度加快,改善病灶周围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加速解除瘫痪肢体的痉挛状态,促进上运动神经元随意运动功能的恢复。血流速度中以平均血流速度(Vm)的意义最大,因其一是受心率、心肌收缩力、外周阻力和主动脉顺应性的影响小;其二是由于Vm代表了搏动性的血液供应强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9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