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11期
编号:12016459
心血管疾病诊断技术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B版》 2010年第11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变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跃升为健康杀手。针对该病诊断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细致,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脑钠肽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BNP基因位于人类1号染色体短臂远端,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与下游的心房利钠肽(ANP)基因紧密相邻。研究证实BNP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分泌,且以左心室合成为主,室壁张力及容量负荷增加都可促进BNP合成。BNP能维持动脉、静脉血管扩张与收缩状态的平衡,调节血管张力,降低血压,增加心脏指数,降低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改善左室重构,促进排钠性利尿,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近年来研究表明,血中BNP水平的检测不仅可用于诊断心力衰竭,而且在心律失常、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也有一定的意义。

    1.1BNP与心力衰竭
, http://www.100md.com
    BNP可用于诊断无症状型心力衰竭。目前虽然尚无监测BNP指导HF治疗的指南,但不少临床研究在这方面进行了探讨。Murdoch等报道了BNP指导轻中度HF治疗的小样本临床研究,其中以BNP指导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浆BNP水平、心率、HF治疗所需药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roughton等将69例心功能Ⅱ-Ⅳ级的患者随机分为NT-proBNP指导治疗组和临床评估指导治疗组,平均随访9. 5个月后,NT-proBNP组的心血管事件(死亡、住院、急性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临床评估组,前者首次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事件亦较后者明显推迟。基因重组人脑钠肽(rhBNP)是利用重组DNA技术体外合成的人脑钠肽,也是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新的有效药物,其商品名为奈西立肽(nesiritide) ,已于2001年8月由美国FDA批准上市,主要用于急性失代偿性HF的治疗,对慢性失代偿性HF也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较传统治疗小。

    1.2 BN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导致冠心病患者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以及预后评估对于指导临床医生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1小时血浆BNP水平升至正常时的60倍。AMI后血浆BNP浓度曲线呈单相和双相两种模式,单相曲线在AMI发生后16小时左右达到高峰; 双相曲线在第4-7天出现第2个高峰。小面积AMI患者BNP多呈单相曲线; 前壁AMI、伴HF 症状、低射血分数的患者BNP多明显升高并呈双相曲线,AMI后1-7天BNP持续升高提示有发生HF和死亡的危险性。结果显示,BNP是预测心肌梗死后死亡的独立危险指标,是评估AMI预后最好的血清标记物,其对心肌梗死后死亡或HF的预测价值高于超声心动图。
, 百拇医药
    1.3 BNP与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常伴房室收缩的不同步,从而导致室壁张力增大、腔室扩大,这种病理生理变化促进心肌分泌BNP。Ohta等检测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 AF)、特发性AF以及健康人的血浆BNP水平,发现AF患者BN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者,而有器质性心脏病的AF患者的BNP又明显高于特发性AF患者。对AF患者进行复律并维持窦性心律7天后,BNP水平显著下降[1]。非生理性VVI起搏器植入患者的血浆ANP水平和BNP水平明显高于生理性DDD、AAI 起搏植入的患者,提示起搏模式可影响BNP的分泌。

    1.4 BNP与肺动脉高压

    德国学者研究发现,血浆BNP水平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PH)患者功能障碍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认为,血浆BNP水平还与肺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右心室衰竭程度平行相关。血浆BNP浓度的系列测定有助于PPH患者的治疗。
, http://www.100md.com
    总之,BNP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BNP不是特异性的心源性疾病的诊断工具,不可能取代超声诊断及其它实验室诊断,应结合临床资料和辅助检查来综合判断。由于BNP的测定如放射免疫法(RIA)、免疫放射测量法(RMA)、电化学发光法( ECLA)、快速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具有价廉、检测方便、可靠及重复性强的特点,相信随着研究的进展,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会更加广阔。

    2 和肽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和肽素是精氨酸加压素原的C末端的一部分,含有39个氨基酸残基,包括一个富含亮氨酸的核心片段。它和AVP的共同前体是含有164个氨基酸的血管加压素原。包括三部分活性片段, AVP(pre-provasop ressin 20-28 )、Copeptin(pre-provasop ressin 126-164)以及Neu2rophysinⅡ(pre-p rovasop ressin 32-124) 。和肽素与AVP等摩尔量释放。
, 百拇医药
    Nagy等在1988年曾报道和肽素可能具有刺激催乳素( PRL)释放的作用。2004年Barat等[3]]研究显示:和肽素极大程度上可能是通过钙联接蛋白/钙网织蛋白系统的作用,辅助错误折叠单体发生重新折叠,从而保证其生物学效应稳定。和肽素在AVP的成熟、转运以及对精氨酸加压素原的细胞内加工等方面也起一定作用。

    2.1 和肽素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

    炎症反应导致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继之血栓形成,冠状动脉完全或不完全闭塞而引起心肌缺血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的主要发病机制。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 ,其中AMI又分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 I)及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AMI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会继发心力衰竭。

    Khan等[4]在1项前瞻性单中心研究(LAMP研究)中对98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临床随访调查,主要终点为死亡和心力衰竭,次要终点为再梗死,统计学分析表明入院时血浆和肽素水平与患者病死率和心衰等事件发生密切相关。入院后血浆和肽素水平在AMI后1-2 d内开始始升高, 3-5 d达到平台期。与AMI后无症状存活的患者相比,继发了心力衰竭的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明显升高。在以血浆NT-proBNP进行危险分层后的患者中间,血浆和肽素水平越高,预后越差。Dieplinger等[5]认为加压素系统在冠心病发生后会被激活,和肽素水平上升,在实行PTCA或放置支架后尤为明显。国内的研究也显示[6]和肽素水平可反应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和肽素水平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呈正相关,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
, http://www.100md.com
    可见和肽素水平可反映冠心病临床严重程度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以上均提示和肽素是一新的具预后价值的急性AMI标记物,其检测可以为冠心病患者提供预后信息。

    2.2 和肽素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AVP由垂体分泌,具有抗利尿和周围血管收缩的生理作用。AVP的释放受心房牵张力的调控。心力衰竭时心房牵张受体的敏感性下降,使AVP的释放不能受到相应的调控,使血浆AVP水平上升。Stoiser等[7]对268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15.8个月的随访,测定了其血浆和肽素,脑钠肽的水平,研究结果发现: 和肽素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再住院和死亡等预后的判断方面有很好的预测价值。Neuhold等[8]在对786例心力衰竭患者的1年随访发现,和肽素是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患者病死率的最强预测因子。对于NYHA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虽然血清脑纳肽水平对病死率的预测作用较强,但和肽素仍旧可以提供较大的预测价值。对AMI后心力衰竭病人研究发现,此类人群和肽素水平的上升对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及预后有显著意义, 甚至强于脑钠肽。, http://www.100md.com(赵 跃)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