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016141
殷行社区居民人口结构与主要死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蒋玉立
第1页

    参见附件(1226KB,2页)。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殷行社区2007-2009年居民人口结构和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社区居民保健、疾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对殷行社区居民死亡资料进行统计、编码和归类。结果殷行社区居民人口数从2007 -2009年逐年增加,死亡率分别为8.25‰、8.31‰、8.70‰;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死因前4位疾病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结论殷行社区为老龄化社区,必须重点针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积极开展防治工作;努力提高殷行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改善居民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居民良好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 死亡原因 死亡率 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380-02

    一个地区居民的疾病死亡谱可以直接综合反映该地区的卫生、医疗状况和社区经济发展水平,可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评价效果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殷行社区2007-2009年居民人口结构与死亡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医疗服务措施,减少致病危险因素,提高居民生存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上海市杨浦区殷行社区户籍人口。

    1.2方法

    人口资料来自杨浦区公安局;死亡资料来自本社区生命统计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按疾病ICD-10编码分类,有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软件录入,制作死因统计年报表。

    1.3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Excel2003进行处理,计算构成比和率。

    2结果

    2.1人口结构

    2007-2009年,殷行社区户籍人口数逐年增加,从2007年的148287人增加到了2007年的152386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呈持续增长势态,其占全社区总人口数的比重也愈来愈大,从2007年占20.05%上升到2009年的24.23%(表1)

    2.2死亡情况

    2007-2009年,殷行社区年平均死亡率从8.25‰上升到8.70‰,60岁以上年龄段随着年龄增长死亡率增长尤为明显,60岁以上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分别为84.06‰、84.34‰、85.28‰。(表1)

    2.3不同性别人口情况及死亡率

    殷行社区男性人数多于女性;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女性死亡率从2007年的7.42‰上升到2009年的8.23‰。(表2)

    表22007-2009年殷行社区不同性别人口情况和死亡率

    2.4主要疾病死因率及死因顺位

    2007-2009年死因前4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第5.、6位的为消化系统疾病、损害和中毒。其中循环系统死亡以心血管病为主,恶性肿瘤死亡以肺癌、胃癌、肠癌、肝癌为主,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为主,损伤与中毒死亡主要为交通事故、老年人意外跌落为主。(表3)

    3讨论

    通过调查发现,2007 -2009年杨浦区殷行社区2009年60岁以上人占总人数24.23%,而且逐年上升,2009年上海市的60岁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2.5%,说明殷行社区老龄化程度显著。对于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广泛开展针对性、有计划性、有系统性的教育健康工作。比如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从老年心理卫生、精神卫生、常见疾病预防、家庭护理、用药、生活卫生、饮食营养、体育锻炼、健身等方面,通过讲座、制作宣传栏、电视、发放健康处方等多种形式加强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加大慢性病的一、二级预防,加强老年人的自我管理意识,掌握各种慢性病的防治方法技能和防止意外伤害的措施,[1]并对于行动不变的老年患者开展社区家庭病床,提供便捷、高效、低廉的服务。我们应努力制定适宜的社区预防保健措施和方案,减少老年人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降低死亡率,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死亡率来看,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各器官都衰老,暴露于危险因素的机会增加。男性的死亡率高于女性,所以也应加强男性疾病的预防,提高健康意识,开展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死亡数据的统计分析,可反映该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也是常用的表示居民健康水平的指标[2]。本次调查显示死因前4位的疾病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影响着广大居民的健康,主要是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长期积累而致[3],如:饮食习惯、精神紧张、吸烟、酗酒、减少运动等。若要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应提高对健康危险因素的抵抗力;防止有害因素的侵袭;提高对内外环境变化的耐受力;提高对致病作用的不利因素的自身防御能力。特别加强对中青年人群的健康教育、让他们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患于未然[4],从根本上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2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