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016435
两种胸腔引流管在自发性气胸闭式引流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郑喜文 杨建民 叶红波
第1页

    参见附件(1368KB,2页)。

     【摘要】目的评价粗管、细管闭式引流在自发性气胸的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对气胸患者随机采用粗管闭式引流或细管闭式引流两种方法进行治疗,同时观察各自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和住院天数组间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并发症之间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细管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 闭式引流 粗管 细管

    中图分类号:R5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068-02

    气胸是呼吸内科多见病、常见病,且大部分为自发性气胸,常规的治疗措施为胸腔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反复发作的气胸还可以行胸腔镜治疗等。胸腔闭式引流目前使用粗管及细管引流,下面将我科几年来使用粗管、细管胸腔闭式引流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作一对比。

    1 资料和方法

    我科自2004年7月—2009年12月共收治自发性气胸患者187例,根据所用引流管不同随机分成粗管组、细管组,其中接受粗管闭式引流86例,男性62例,女性24例,年龄在21-79岁,平均(32±4.12)岁,肺压缩50%以上,特发性气胸47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例,合并肺结核5例,合并肺大泡19例;接受细管引流100例,男性73例,女性27例,年龄在16-75岁,平均(30±3.21)岁,肺压缩25%以上,特发性气胸72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4例,合并结核9例,合并肺大泡25例。另1 例因血气胸入院后即行胸腔镜治疗。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粗管组有4例出现烦躁不安,脉搏细速、出汗等休克症状。粗管为传统粗硅胶管,细管则为微创的中心静脉导管。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观察方法

    将粗管穿刺闭式引流治疗组和细管穿刺闭式引流组进行比较,观察疗效、住院天数及并发症

    3 操作方法

    粗、细管胸腔闭式引流穿刺方法是结合胸片,患者取坐位或者半坐卧位,选择锁骨中线外第二前肋间为引流点,常规消毒铺巾后,局部麻醉浸润;粗管闭式引流需局部横切开1-2cm大小切口,钝性分离至肌肉层,再置入硅胶引流管,再局部固定,引流管接水封瓶;细管引流则局麻后用穿刺针置入胸腔,回抽见气体逸出,再置入牵引钢丝,沿牵引钢丝置入细引流管,拔除牵引钢丝后接水封瓶,然后局部固定。粗细管在胸腔内的长度保持在4-7cm。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5 判断标准

    治愈:肺完全复张;未愈:肺未复张,胸痛:需服用止痛药;感染:管周有分泌物或红、肿痛,胸膜反应:大汗淋漓、心慌伴呕吐;

    粗管组中治愈率97.7% ,未愈2例行胸腔镜治疗好转,细管组治愈率99% ,未愈1例患者行转院治疗;两组治愈率之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天数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并发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6 讨论

    气胸是呼吸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其治疗目的是促进患侧肺复张、消除病因及减少复发,具体措施有保守治疗、胸腔减压、经胸腔镜手术或开胸手术[1]。胸腔减压排气方法包括胸腔穿刺抽气和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穿刺抽气因常需反复多次进行抽气和反复复查胸片,有一定的缺点,故目前临床上越来越多采用胸腔闭式引流[2]。目前常用的有传统粗硅胶管及细管引流两种方法,粗管引流虽然效果好,但手术需要皮肤切口及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操作复杂,损伤大,易造成血性胸水、皮下气肿,合并感染,抽气过快则有可能出现肺水肿,愈后易留疤痕[3]。细管引流目前多采用细硅胶管或部分采用中心静脉置管,操作简单,不易发生创口感染、皮下气肿,不易引起疼痛,较为患者所接受,近年来有代替粗管完全取代粗管引流的趋势[4]。本组资料表面细管引流的治愈效果和粗管引流相当,而不良并发症却明显减少。但细管引流因管径偏小,有出现堵管及引流不畅的的情况,需通过持续负压引流以纠正。

    总之,细管引流因为有着创伤小,疗程短等优点,在临床上有逐渐取代粗管引流在自发性气胸的治疗中的应用。但是在张力性气胸中粗管引流仍是首选。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 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6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