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013212
监测血压及控制血压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重要性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日 阙玉兰
第1页

    参见附件(2665KB,2页)。

     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今后年内,由于人口老化与人口基数的增长,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幅度将超过50%,高血压,高胆固醇以及糖尿病的增长趋势导致心脏血管的患病率将额外增长23%。专家指出,若不加以控制,从现在至2030年间,中国心脏血管病患者将增加2130万,心脏血管病死之人数将增加770万。心脏血管病症已经成为我国高死之率,高致残率,高医疗风险和高医疗费用的第一大慢性疾病。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纠正日益增加的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将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而血压是首先反映心脑血管疾病的一大要素。血压的监测及控制提到了日程上来,充分显示了它的重要性。

    1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

    是心脏血管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高度,现在主张对高血压患者作心血首危险分层,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分别表示10年内将发生的心脏血管事件的概率<15%、15%-20%、20%-30%和>30%。县体分层标准根据血压升高的水平(1、2、3级)、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发症情况,用于分层的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血胆固醇>5.72mmol/l(220mg/dl);糖尿病,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女性<65岁男性<55岁)。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蛋白尿和/或血肌酐轻度升高(106-177umol/l或1.2-2.0mg/dl)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颈、骼、股或主动脉);视网膜动脉局灶或广泛狭窄。并发症,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脏缺血发作);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血肌酐升高超过177umol/l或2.0mg/dl);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外周血管病);重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2 严密观察脉压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脉压为20-60mmHg(2.67-8.0kpa),大于60mmHg者定为脉压过大,小于20mmHg者则为过小。

    脉压增大的类型有两种:

    2.1 是收缩压升高所致的脉压增大即收缩性高血压,(二)、是舒张压降低,而收缩压不高,脉压增大均为大动脉弹性减退所致,动脉血管壁粥样硬化,严重的动脉管壁狭窄,因此而罹患心脏病的危险性及病死率高三倍

    脉压过小:

    是血管内皮受损,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舒张不良,患心肌梗塞及脏极塞的机率大大增加。

    3 低血压同样是危险因素

    若成人收缩压持续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50-60mmHg,并伴有不适症状时,称为血压偏低或低血压,低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偏低为主要症状一种疾病。血压即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测压力,其形成主要与心脏排血量,周围血管阻力和循环血量三个因素有关。任一因素或多个因素异常,必然使血压发生变化,如心脏排血量减少,周围血管阻力下降或循环血量不足而导致血压降低。慢性低血压患者因血压较低,出现血液循环缓慢,而使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致影响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影响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的排泄,尤其影响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有研究显示,低血压可能导致脑梗死和心肌梗死,低血压患者心肌梗死的复发危险较常人要高。另外,血压低还可使血流缓慢,血凝成分增多,合并形成血栓。

    4 警惕夜间高血压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不仅要关注日间血压,也要关注夜间血压。人的血压有着规律的昼夜变化,合为“杓型”和“非杓型”两种类型,高血压患者也不例外。其中,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杓型”血压,基本特点是夜间血压低而白昼血压高,也有少数高血压患者呈现“非杓型”血压,即夜间血压未正常下降,甚至有所增高,或者夜间血压较白昼血压下降〈10%。“非杓型”身压标志着靶器官长时间处于高负荷压力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更大,需要更加积极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现有2亿高血压患者,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高血压防治的任务十分艰苦。

    过去人们认为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上调10mmHg,为正常,正常血压和血压升高的划分并无明确界线,因此高血压的标准是根据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人为界定的。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血压分类和标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2,3级。

    血压和定义和分类(WHO/ISH,1999年)

    高血压

    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以上标准适用于男、女任何年龄的成人,儿童则采用不同年龄组血压值的95%位数,通常低于成人水平。

    目前必须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血压,脉压控制在20——60 mmHg,降低心脑血疾病的风险。

    近来研究显示血压可综合反映血管的固有顺应性和动态顺应性,在评价血管硬化,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等方面具有优越性,因血管内皮受损,可引起血细胞聚集,血小板黏附、平滑肌异常增生,促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易导致脑梗塞的发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6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