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013139
1800例健康体检妇女的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日 高利智 孙跃峰
第1页

    参见附件(2558KB,2页)。

     【摘要】目的 了解无阴道感染女性的阴道微生态状况。方法 选取2008年12月1日—2009年11月30日在我院妇产科门诊进行体检的无阴道炎症的妇女1800例,取阴道分泌物,进行阴道微生态评价。结果 菌群正常占66.9%,菌群密集度多在++~+++,占91.7%;菌群多样性多在++~+++,占92.8%;优势菌以乳酸杆菌为主,占98.9%;其中乳酸杆菌功能正常占71.9%;2.49%的真菌定植;ph<4.5占71.9%。无阴道感染妇女中仍存在异常菌群558例,占31%。主要包括菌群异常、菌群抑制、菌群增殖过度。结论 临床评价阴道微生态能指导临床评价感染及治疗后的阴道微生态状况。

    【关键词】阴道微生态 乳酸杆菌 阴道菌群

    中图分类号:R71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387-02

    女性阴道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其中寄生着50多种微生物[1],除了细菌以外,还有真菌、原虫和病毒,它们主要寄居于阴道四周的侧壁黏膜中,它们与宿主、环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保持阴道微生态体系的动态平衡。阴道微生态体系由阴道内微生态菌群、机体内分泌调节功能和解剖结构共同组成[2]。近年随着基础研究的进展,阴道微生态学日益受到关注。目前临床能够明确诊断和不明原因的阴道炎症,都有不同程度阴道微生态失调。为更好地了解阴道内微生态环境在阴道感染中的作用,我们在妇科门诊体检的妇女中选出1800例无阴道炎症的妇女进行了阴道微生态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08年12月1日—2009年11月30日在我院妇科门诊体检妇女,主诉无外阴瘙痒且无外阴、阴道充血表现的妇女1800例。

    1.2 研究方法

    1.2.1 阴道微生态检测步骤 (1)取样:用无菌刮板及长棉签从研究对象阴道侧壁上1/3处取得阴道分泌物;(2)盐水湿片:直接光镜检查清洁度及有无滴虫真菌菌丝;(3)涂片后Gram法染色,显微镜下检测阴道微生态;(4)用ph 3.8~5.4精密试纸测定阴道ph;(5)阴道微生物功能检测。

    1.2.2 阴道微生态监测内容及意义 (1)Gram染色后显微镜检测[3]①菌群密集度:根据油镜下每视野平均细菌数分为I~IV级,I级:1~10个/每油镜,II级:10~100个/每油镜,III级:100~1000个每油镜,IV级:1000以上/每油镜;②菌群多样性:根据油镜下每视野能辨别的细菌菌数分为I~IV级,I级:1~3种/每油镜,II级:4~6种/每油镜,III级:7~9种/每油镜,IV级:10种以上/每油镜;③优势菌;根据根据所见最多的微生物定义为优势菌;④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真菌菌丝和(或)滴虫;⑤采用Nugent的标准,积分大于等于7分诊断为BV阳性;(2)阴道ph范围为小于等于4.5为正常,>4.5为异常;(3)阴道微生物功能测定;分别检测过氧化氢酶、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3项功能。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I0.0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阴道微生态情况 见表1~2。表中显示了阴道无感染状态下1800例的阴道微生态情况,其中菌群正常1204例,占66.9%。异常菌群596例,占31.3%,包括菌群异常、菌群抑制、菌群增殖过度。阴道真菌孢子存在情况:1800例中真菌孢子阳性占2.20%,其中1204例正常菌群中,真菌孢子阳性29例(2.49%);596例异常菌群中,真菌孢子阳性12例(6%)。

    表2 阴道ph值情况[n (%)]

    3 讨论

    3.1 阴道微生态评价的意义 健康的妇女阴道菌群随着年龄、月经周期、妊娠等的变化,发生着不同微生物菌群相继生态演替的过程。乳杆菌是健康妇女阴道正常菌群中的优势菌,占阴道微生物95%以上,乳杆菌的营养主要来源于阴道上皮细胞的糖原,上皮细胞糖原的合成主要受雌激素水平的控制,雌激素水平升高时,上皮细胞内糖原合成增加,乳酸菌数量升高,雌激素水平下降时,乳杆菌的菌群及数量均会下降,。阴道乳杆菌减少甚至没有将导致阴道菌群失调,阴道清洁度降低、ph值发生变化,使外源性有害微生物侵入及内源性病菌繁殖,从而引起阴道炎的发生。通过对阴道菌群的描述、微生态参数(ph值等)和乳杆菌功能等的检测,建立客观全面的女性阴道微生态临床评价体系,将为临床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充足的依据,对目前临床上有白带增多、外阴瘙痒等症状而无特殊病原菌的情况,而用现有方法难以诊断的阴道炎症患者进行微生态评价,达到指导临床治疗的目的。特别是非特异性感染,如需要氧菌性阴道炎等能很好的识别。比如阴道充血、白带黄绿色时,可能没有滴虫、真菌等感染,而微生态评价会发现优势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并且白细胞酯酶阳性,显然有炎症反应,这便是典型的需氧菌性阴道炎的诊断,如果不用微生态评价就很难诊断。其次,阴道微生态的临床评价能够客观的指导临床治疗,评估预后,是临床治疗真正做到有据可依。有些阴道感染治疗后,妇检及化验都正常,但患者仍感阴道不适,面对这种情况,没有微生态诊断,往往无法解释且束手无策,经过对这类患者阴道微生态的了解,可能会发现阴道内虽然没有了原来的致病微生物,但仍然不是以乳酸杆菌为优势菌的阴道环境,此时如不积极帮助患者恢复阴道正常环境,很容易发展为BV或VVC等。

    通过阴道微生态状况的评价可以更好地指导妇女的行为,例如有些妇女有冲洗阴道的习惯,以为阴道内越干净越好,也有些妇女爱随意使用抗生素,而不知会导致阴道内菌群紊乱,易发生阴道感染[4]。但也应该指出,阴道微生态评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性生活、月经期等。检测阴道微生态的变化,特别是阴道感染妇女治疗前后的变化,对评价阴道菌群恢复情况是非常有意义的[5].

    3.2 正常的阴道微生态状态 本检测结果表明,菌群正常占68.7%,而菌群密集度多在++~+++,占97.7%;菌群多样性多在++~+++,占94.6%;优势菌以革兰阳性大杆菌(即乳杆菌)为主,占98.9%,其中乳杆菌功能正常占73.6%;有2.58%的真菌定植;ph<4.5占72.1%。

    3.2.1 无阴道感染时也可以有1/3异常菌群,需要指出的是:无阴道感染的妇女仍有31.3%的异常菌群,主要包括菌群异常、菌群抑制、菌群增殖过度。

    菌群异常主要指优势菌不是乳杆菌,依次为革兰阳性小杆菌(58.0)、革兰阳性球菌(23.5%)。菌群抑制是指缺乏优势菌,以及菌群多样性在+及以下。由于阴道内相对菌群较少,容易患微生物感染。菌群增殖过度是指优势菌仍为乳杆菌,但菌群密度高,多为++~+++,是乳杆菌增殖过度的状态,也可以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可以出现因白带增多引起轻度瘙痒。这是相当多女性因白带增多而就诊的原因,检查并无发现异常,只是白带增多,有时有些轻微瘙痒。不做微生态检查,不会发现乳杆菌增多这一现象。

    3.2.2 真菌孢子的存在情况Patel等报告1204例正常女性的vvc检出率为8.5%。1800例无阴道感染妇女中,阴道内真菌孢子阳性占2.20%,可见阴道内可以有少数真菌孢子存在,患者并没有症状。只有当孢子繁殖为菌丝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5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