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097047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徐彦梅 朱静
第1页

    参见附件(2683KB,2页)。

     【摘要】目的 评价无创正压通气(BiPAP) 对慢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 46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 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记录通气前,通气后2h、8h、48h及脱机后24h血气分析。同时给予心理,呼吸肌功能训练,呼吸道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中实际应用IPAP 为(12±4) cmH2O ,EPAP 为(8±3) cmH2O ,氧流量4~6 L/min。46例患者经BiPAP治疗后2h后血氧分压均达60mmHg以上,血氧饱和度达85 %以上,意识障碍均得到改善、呼吸费力情况减轻,RR减慢,pH,PaO2升高及PaCO2 , HR,RR下降均非常显著( P<0.01),12~16h意识状态明显改善。通气治疗持续时间平均为(10±3)d ,通气治疗48 h 及撤机后经鼻导管及面罩吸氧( FiO240 %) 24 h 后RR减慢,PH ,PaO2 升高及PaCO2 , HR,RR下降较通气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慢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中,护理工作是临床上保证机械通气取得良好疗效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172-02

    机械通气是治疗慢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改善通气和氧合,降低死亡率。选取我院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3月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病例4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就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本院干诊科2007年10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慢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46例,诊断标准符合呼吸衰竭诊治指南,其中男36 例,女10例,年龄(56~82) 岁,临床表现为嗜睡29例,谵妄8例,浅昏迷9例。患者无创通气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 为(76±15)mmHg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 为(66±9) mmHg 。所有患者均无气胸、病理性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左心功能不全、明显面部畸形等无创通气的禁忌证。所有患者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同时给予心理,呼吸肌功能训练,呼吸道护理。

    1. 2 呼吸机 本组实验均采用单通道面罩通气,根据患者脸型选择合适成人型面罩(adultmedium; Resmed , Son Diego CA) 。呼吸机为德国产(Drager Evitaz2 型) 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

    1. 3动脉血气分析测定采用美国NOVA 公司生产的PHOX 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

    1. 4研究步骤 采用自身对照试验。各研究对象均给予药物及BiPAP治疗,其他治疗方面均按临床常规治疗。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呼吸肌功能训练,呼吸道等方面护理。

    1.4.1 研究前准备医务人员均经过无创通气治疗的规范化培训且有2 年以上临床操作经验。

    1.4.2 操作步骤患者均取半卧位,记录心率( HR) ,呼吸频率(RR) ,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设置如下:自主触发/ 定时模式(S/ T) 状态,备用频率15 次/min ,呼气相正区( EPAP) 保持在5cmH2O不变,吸气相正区( IPAP) 从8cmH2O 开始,氧流量从4 L/ min 开始( FiO2 约27 %) [1] ,按临床评价及患者的可耐受性调节至合适的压力水平并尽量持续使用。以上操作均严格按照我国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中的几点建议执行[2] 。通气治疗2h 后,48 h 后及脱机后24 h 记录以上参数( HR、RR、血气分析) 并重新评价治疗的可行性。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0. 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使用均数±标准(x±s ) 表示,采用配对t 检验,以P<0. 05及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基础状态和研究用的通气参数研究中实际应用IPAP 为(12±4) cmH2O , EPAP 为(8±3) cmH2O ,氧流量4~8 L/ min ( FiO2 约27 %~34 %) [3] 。

    2.2辅助通气效果 46例患者经机械通气2h 后PaO2 均达60 mmHg 以上,血氧饱和度( SaO2 ) 达85 %以上,意识障碍得到改善、呼吸费力情况减轻,RR 减慢,p H , PaO2 升高及PaCO2 , HR ,RR 下降均非常显著(见表1 , P <0.01)。通气治疗持续时间平均为(10±3)d,通气治疗48 h 后及撤机后经鼻导管及面罩吸氧( FiO240 %) , 脱机后24 h RR 减慢, pH , PaO2 升高及PaCO2 , HR ,RR 下降较通气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 P< 0. 05) ,无一例再需无创或有创通气治疗。46例患者均好转出院。

    3 讨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肺疾病Ⅱ呼吸衰竭的最终目标即能有效降低PaCO2 ,提高PaO2 ,使患者意识清楚。但在无创通气治疗时应加强监护。本组病例BiPAP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与某些研究结果[3] 一致。总结认为与下列因素相关:

    3.1 选择合适的呼吸机 入选患者由于慢性肺部病变严重,肺功能差,呼吸频率快,对呼吸机的同步性能要求高,因此,应选用同步性能相对好一些的呼吸机[4]。本组46例中,均采用德国生产的Drager Evitaz2呼吸机,均取得较好效果。

    2.2 呼吸机治疗的目的是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留,减少呼吸机的作功。长期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对呼吸机产生明显的依赖,对此,我们采取间断上机,如白天试停机,每次停机2个小时,停机时给予低流量吸氧,指导病人作深呼吸,咳嗽,吹气球等方法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

    2.3 严密观察 要取得呼吸机的治疗效果,必须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护理人员每30 分钟巡视1 次,观察患者的胸廓活动幅度,呼吸与机械通气是否同步,以及血压、心率、氧饱合度和神志的改变。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改变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以改善缺氧,纠正二氧化碳潴留,维持酸碱平衡。

    2.4 加强气道管理:为维持呼吸道粘液纤毛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利于分泌物的吸出或咳出,通过呼吸机湿化器,滴注湿化液等方法进行气道湿化,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气道口吸入的气体温度监测维持在32℃-35℃之间[5]。避免温度过高,产生呼吸道烧伤。充分使用吸痰管进行被动吸痰及患者清醒后翻身拍背,鼓励患者主动咳痰是保障BiPAP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吸痰前后均应给予吸入纯氧1-2分钟,吸痰时应避免损伤气道粘膜,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心率、紫绀和气急情况,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吸痰负压不宜过大,不超过80-120mmHg[6]。

    2.5 加强呼吸肌功能训练,加强营养支持:在意识恢复,循环功能相对稳定后要及时调整机械通气,逐渐锻炼呼吸肌,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加大自主呼吸在通气中的比重。同时适量地补充营养可以促进呼吸肌功能的恢复,以利脱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8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