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097032
中风偏瘫患者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体会(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董水妹 徐永红 王育红
第1页

    参见附件(4239KB,3页)。

     【关键词】偏瘫 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194-03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中风重要危险因素的急剧增长,中风患者日益增多,存活者中大部分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给患者、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我院针对中风偏瘫患者的不同阶段,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对208例中风偏瘫患者采取康复训练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2010年5月我院共收治2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其中男119例,女89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7.5岁。按照运动功能6级评分(0级为完全瘫痪,1级为可收缩不能产生动作,2级为平面移动不能抬起,3级为不能抵抗阻力,4级为能抵抗阻力但未达正常,5级为正常运动)、步行能力4级分类(1级为不能步行,2级为需人帮助步行,3级为持杖步行,4级为独立步行)标准。

    治疗前后对照表如下:

    2 早期良肢位护理

    中风患者早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中风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应从早期开始,一般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不再发展后48小时开始康复治疗[1]。床上的卧位姿势为:仰卧位时患肩上抬前挺,上肢自然伸展,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分开,患肢下放一高度适中的软枕。健侧卧位时胸前放一软枕,将患肢完全置于枕上,保持上肢前伸,肘、腕和指关节自然伸展,防止上肢下坠,切勿垂腕。患侧卧位时,将患肢轻轻拉出避免受压,置于前伸位,前臂外旋,手指分开,掌心向上,同时尽量鼓励患者取患侧卧位,以利于健侧肢体的活动。

    3 药熨护理

    中风患者发病后7~10d,生命体征平稳,即配合药熨护理。将莱菔子、白芥子、菟丝子、苏子、吴茱萸各50克放入小布袋内充分摇匀,放入微波炉内用高火加热2~3min,达70~80℃。护理人员将药袋放到患肢用力来回推熨,力量均匀,开始时可提起放下交替,用力轻,速度稍快,可用点、推、滚、揉、搓等手法,随着药温下降,力量可增大,速度减慢,药袋温度过低时可换药袋,药熨15~30min,每日1~2次,2周1个疗程,药熨过程中注意观察皮肤情况,防止烫伤。药熨时掌握药袋的适宜温度,不可在皮肤病变及破损处行药熨。

    4 中医推拿护理

    在药熨的同时配合头面颈部、上下肢中医推拿康复训练。

    4.1 头面颈项部穴位及手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用抹法自印堂至太阳穴往返4~5次,同时配合按揉睛明、太阳穴;用扫散法在侧头部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胆经循行部位操作,每侧20~30次。配合按揉角孙穴,时间约2min;按揉颈项两侧,再按风府,拿风池,时间约2min。

    4.2 瘫痪侧上肢穴位及手法 患者取仰卧或坐位,取瘫侧上肢的曲池、少海、合谷、内关穴。术者立于患者瘫痪侧,一手虎口与患者虎口相交叉,术者拇指指腹按压患者合谷穴,食指或中指按压内关穴;另一手拇指按压患者曲池穴,食指或中指按压少海穴。同时托住肘关节处,两手将上肢托起,在指压各个穴位的同时,在肱骨外旋的情况下,依次使肩关节外展、内收、内旋、外旋、上举;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背伸、腕屈、内旋、外旋;指关节屈伸、内收、外展、拔伸等活动。每个动作各做50~100次。

    4.3 瘫痪侧下肢穴位及手法 患者仰卧位,取瘫痪下肢的内外膝眼、昆仑、照海、承山、涌泉穴。术者站在患者瘫痪侧:①一手拇、食指分别捏压患者瘫侧双膝眼穴,另一手食或中指按压照海穴,拇指按压昆仑穴,双手用力抬起瘫痪下肢,使髋关节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各50~100次。②指压内外膝眼的手改为握住患者的小腿,同时食、中指捏压承山穴,而另一手改为拇指或食、中指捏压涌泉穴。双手用力使患者下肢屈膝、屈髋50~100次。③两手所压穴位不变,活动踝关节,使其背屈、跖屈、左右旋转等。

    4.4 运动与康复护理被动训练后逐渐鼓励患者采取自主运动,上下肢应从远端至近端各关节进行屈伸、内外旋转、内收、外展、举、握、拉等动作。在完成范围活动度的基础上,再给于抗阻力运动每日一次,每个动作5 ~ 10 次。同时,配合针灸、体针疗法,头针选穴为运动穴,体针选患侧曲池、合谷、外关、环跳、足三里,每日针灸1次,10天为一疗程。

    5 足趾训练护理

    足趾训练的初期可由护士或家属帮助进行,用双手握住患者脚趾,令其反复感觉足趾的屈和伸动作,同时摩擦足背面肌肉以刺激患者对足趾屈、伸的感觉。每次20次,每日训练2~3次。 当患者能够感到足趾屈、伸位置后,在护士或家属的帮助下,逐渐促进患者加大自主运动的力量,完成足趾伸展及踝关节背曲动作,然后带动整个足的背曲,这个过程需要每日坚持,循序渐进,患者及家属都要有耐心。

    6 手强制使用训练护理[2]

    6.1 助力式训练

    方法:双手指交叉互握,患手拇指在上,健手拇指在下,健手带动患手行肩、肘、腕、指关节的屈伸旋转等范围的训练。当患手握力差时,将患手用宽橡皮筋固定在滑轮或棍棒的一端,另一端为滑轮的秤砣或握住棍棒的健手,助力式带动患侧上肢全范围关节活动,使肌肉从最大牵拉逐渐到最小牵拉,以诱发主动运动。

    6.2 主动式强制使用患手训练

    经过助力式训练,患者主动运动时达到:受累腕关节伸展>10°,拇指及至少另外2个手指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展>10°;被动运动时达到:肩曲外展≥90°,外旋>45°,肘伸展30°,前臂旋前、旋后45°,腕伸展中立位,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屈曲挛缩<30°。健手被固定时,行走有足够的稳定性,则开始增加主动式强制使用患手训练:白天将健肢屈肘90°位,连同健手一起固定,每天八小时以上,助力式训练及晚上放松健肢,清晨一醒马上将健肢固定,以防用健手替代患手。固定健手后,以诱导方法强制使用患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如使用粗柄牙刷、头梳等,训练手指屈曲及握力,根据手的伸肌或屈肌张力的不同,分别采用拉弹簧、写字、健身球、弹琴、弹弹子或用电脑等,训练手指的协调及灵活性。

    7 坐、站、走训练护理

    恢复期应指导患者进行坐起、站立、行走训练,护士要反复解释,不厌其烦地指导,教会家属及患者完成锻炼动作。

    坐、卧练习:健腿伸至患腿下方,将患腿移至床边→护士协助患者双手指交叉互握(患手拇指在上,健手拇指在下)→侧卧位→健侧前臂支撑躯干→头抬起,健侧臂支撑起躯干→移至床边→坐起

    站立练习:患者双足着地能保持20~30分钟,无手支撑可坐稳5分钟以上,可训练站立。患者双手指交叉互握(患手拇指在上,健手拇指在下)→护士膝部抵住患肢膝部,防止膝关节屈曲→患者重心前移,充分屈髋屈膝→重心前移,双手前上举,带动骨盆伸展、伸髋伸膝,控制身体平衡,坐下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

    行走练习:首先进行平衡训练,开始病人坐在床边,双腿下垂,再下地站立,每次坚持三十分钟。然后练习站立平衡,扶杖站立,身体左右转动,左右侧弯和前后侧斜。其次,进行迈步练习:先练习扶墙,每天扶墙行走三次,每次十分钟左右。再次,进行上下台阶练习:走平路练习平稳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23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