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097003
半夏泻心汤加蒲公英\红藤治疗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谭洪波 石爱华
第1页

    参见附件(2645KB,2页)。

     【摘要】目的 蒲公英、红藤产地产于湖北的鄂西南部,用单味药30g水煎,口服治疗胃炎有疗效,但也具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而红藤也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在本文里面用50g为君药对治疗胃黏膜引起的局部糜烂性胃炎修复起着重要疗效作用。我院用半夏泻心汤加蒲公英、红藤来治疗糜烂性胃炎多年,临床上具有很明显的疗效作用。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方。组方 由半夏(9克) 黄芩(6克) 干姜(6克) 人参(6克) 炙甘草(6克) 黄连(3克) 大枣(4枚)熬制成的. 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互结者以及对胃粘膜屏障起一定的保护作用,也揭示了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作用机理提供了可靠依据。但在临床通过辨证论治加减对糜烂性胃炎更具有临床疗效观察,因此我在这里运用临床疗效观察,来发表以下的看法:

    【关键词】蒲公英 红藤 半夏泻心汤 糜烂性胃炎 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28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226-02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6月至2010年3月经门诊治疗的糜烂性胃炎病人245 例(均为按规定治疗完1 个疗程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9 例,男76例,女53例;年龄在19~73 岁之间;病程最长者6年,最短者4月;慢性浅表性胃炎78 例,糜烂性胃炎50例。对照组116例,男69例,女47 例;年龄在20~74 岁之间;病程最长7年,最短2月;浅表性胃炎77 例,萎缩性胃炎49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2 诊断标准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胃镜检查和直视下胃黏膜组织活检[2],有关标准参照第10 版《实用内科学》慢性胃炎胃镜检查的诊断标准。浅表性胃炎:黏膜充血、水肿,呈花斑状红白相间的改变,以红为主,或呈麻疹样表现,有灰白或黄白色分泌物附着,可有局限性糜烂和出血点。而糜烂性胃炎,有突然起病,一般可认为是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急性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也会引起局部糜烂,黏膜失去正常的橘红色,呈淡红色、灰色、灰黄色或绿色,重度萎缩呈灰白色,色泽深浅不一,皱襞变细、平坦,黏膜下血管透见如树枝状或网状。

    而活检标本应作病理学及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可先置一标本于含酚红的尿素液中作尿素酶试验阳性者于30-60分钟内试液变成粉红色,另一标本置特殊的培养液中,在微氧环境下培养,再一标本制作成切片,以HE或Warthin-Starry或Gieemsa染色。切片上可见在粘膜层中有成堆形态微弯的杆菌,呈鱼贯状排列。

    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半夏泻心加汤蒲公英、红藤治疗。药物组成:红藤50g,蒲公英30g,党参15 g,半夏12 g,黄连6 g,黄芩9 g,干姜9 g,炙甘草6 g,大枣4 枚。1 剂/d,水煎取汁约300ml

    每次口服50~70ml,糜烂性溃疡严重者,再用原口服液的同时加上云南白药粉剂(0.5g),分3次温服。如果泛酸明显者乌贼骨15g;纳差、胃胀明显者加青陈皮12 g、鸡内金(冲服)9 g、厚朴12 g、麦芽15 g、扁豆15 g;胃中灼热感明显者去干姜,石斛20 g、大黄9 g、;肝郁证明显者去党参,加柴胡10 g、枳壳12 g、佛手10 g;疼痛明显加延胡索12 g、川楝子10 g。上药连服14 天,再以原方3剂烘干,为细末,每服10g,2 次/d,继口服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对照组浅表性胃炎用硫糖铝(胃溃宁):每次1g,一口3次一4次,饭前1小时及睡前服用,重度食欲不振者可以选用,乳酶生:口服,成人每次0.3—0.9g,一日3次,饭前服用。6个月至2岁的儿童每次服用0.1—0.2g,2—5岁儿童每次服用0.2—0.5g,5岁以上儿童每次服用0.3—0.6g。萎缩性胃炎者,特别是胃酸降低或缺乏,胃内细菌孽生,尤其是幽门螺旋杆菌检出阳性率很高。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对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改善有一定疗效。如:三钾二橼络合铋(TDB,De NOL),每次120mg,1天4次,服用4~6周;羟氨苄青霉素胶囊,每次0 5g,1天4次;呋喃唑酮(痢特灵)100mg,1天3~4次。这些药物不仅能清除幽门螺旋杆菌,而且对减轻和消除伴同的活动性胃炎有帮助,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治疗作用的药物还有庆大霉素、黄连素、甲硝咪唑、四环素、氟哌酸等。大量实践证明,萎缩性患者服用康复新液1-2个月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4 疗效观察

    4.1 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所见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部分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胃镜所见胃黏膜组织损害程度明显减轻和范围缩小。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胃镜所见胃黏膜组织较前无明显改善。

    4.2 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见表1。

    表1 2 组观察临床疗效比较

    5 讨论

    糜烂性胃炎是目前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增高,临床缺乏特异性症状,大多数病人表现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和上腹部不适,出现泛酸,可伴有贫血等症状。内镜下显示在增厚的皱襞隆起边缘有点状糜烂,中央有白斑或凹陷,组织学变化多样。现代医学尚无明显的效疗法,而萎缩性胃炎伴肠腺化生者恶变程度达到了2.55%~7.46%[2]。中医学对慢性胃炎多从脾胃论治,认为由脾胃不和及脾胃虚弱、升降功能失调所致。我院通过多年临床观察糜烂性性胃炎大多为虚实并见、寒热错杂的表现。而《伤寒论》之半夏泻心汤,以加大量来用蒲公英及红藤等再加原方半夏泻心汤,及直接用汤药来冲服云南白药0.5g治疗糜烂性胃炎。组方里面以红藤之气微,味微涩,能治疗肠痈腹痛及乳痈肿痛作用;蒲公英之平味甘味苦,可食用能消肿散结;加原方半夏、干姜之辛温,能升能散,燥湿化痰开结;配黄连、黄芩之苦寒,能清能降,共奏云辛开苦降、寒热同治;佐人参、甘草、大枣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现代研究证明黄连、黄芩、党参有明显清除幽门螺杆菌的作用[4],故该方实乃治疗脾胃不和、升降失常之良方。临床加减用于糜烂性胃炎的确有临床独特的良效。

    参考文献

    [1]王占玺.张仲景药法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499-500.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下册[M].10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 562-1 564.

    [3] 吕建国,温鸿雁.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胃炎70 例疗效观察[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4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