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097133
微创治疗幕上硬膜外血肿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杨永春
第1页

    参见附件(2631KB,2页)。

     【摘要】目的 通过对98例硬膜外血肿患者的治疗,探讨采用钻孔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手术适应、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7年至2009年8月收住的98例硬膜外血肿患者通过CT检查定位,在血肿最厚处钻孔清除大部分或部分血肿,放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行血肿引流治疗。结果 全部病人术后前五天每日复查头颅CT,血肿占位效应改善,有一例血肿扩大,改行开颅手术治疗。余病例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 与传统开颅手术比,该方法(1)创伤小,局麻下即可进行;(2)节约手术费用;(3)预后无明显差别。

    【关键词】微创治疗 硬膜外血肿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051-02

    硬膜外血肿系头颅外伤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以额颞部和顶部最多,可发于任何年龄阶段,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及有线性骨折病人,仅占外伤性颅内血肿30%[5],CT问世以前诊断主要依靠头颅X线平片以及临床表现及体征来推断,我院自2000年引进CT以来,诊断率明显提高,定位准确,以往治疗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创伤大,成本高,我们于2007年立项,对我科收治硬膜外血肿病人进行钻孔引流方法进行治疗,探讨该方法治疗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得出结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科自2007年至2009年收治的98例硬膜外血肿患者,其中男性70例,女性28例,年龄12—60岁,平均36岁。受伤类型:车辆伤37例,高处坠落伤11例,重物砸伤13例,小煤窑井下煤块砸伤25例,矿车挤伤2例。

    1.2 手术方法

    按头颅CT标出血肿中心线为钻孔点,额部血肿为不影响容貌可由两侧发际内作孤形切口,将头皮与骨膜推向前侧,使钻孔点移向切口前内侧,尽可能位于血肿中心,手术在1%利多卡因局麻下进行,头皮切口长约4cm,行颅骨钻孔,可见硬膜外血肿,扩大骨窗至2cm。以神经剥离子配合吸引器清除大部分血肿,与脑膜粘连紧密的血块不必强行剥离,清除血肿量以达到减压目的,有活动性出血可电凝止血,无异常后,于血肿腔内放置带侧孔的直径3mm一次性导尿管或16号T型管后缝合头皮,固定引流管,由引流管内注入尿激酶5万u或2万u,加生理盐水2ml,夹管2小时后开放,8小时后可重复给药,每日2次,记录引流量,分别于术后1.2.3.4.5天复查头颅 CT,根据血肿引流情况拔管,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变化。

    2 结果

    2.1 血肿为20ml—50ml组61例,有一例术后第一天复查头颅CT血肿扩大改行开颅。余60例病人术后第1.2.3.4.5天复查头颅CT,血肿24小时清除11例,48小时清除18例,3天清除20例,4天清除出10例,5天清除1例。血肿>50ml组,37例全部治愈,术后血肿24小时清除3例,48小时清除8例,3天清除10例,4天清除出11例,5天清除5例。

    表一 出血量20—50ml与>50ml与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x2 =110.311 P<0.005 有显著性差异。

    2.2 一次性导尿管例引流组47例,有一例血肿扩大,改行开颅血肿清除。余46例病人术后第1.2.3.4.5天复查头颅CT,血肿24小时清除5例,48小时清除11例,3天清除15例,4天清除出11例,5天清除4例。T型管引流组51例全部治愈,分别于术后第1.2.3.4.5天复查头颅CT,血肿24小时清除9例,48小时清除15例,3天清除14例,4天清除11例,5天清除2例。

    表二 使用一次性导尿管与T型管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x2 =99.208 P<0.005 有显著性差异。

    2.3 尿激酶2万u组55例,全部治愈。分别于术后第1.2.3.4.5天复查头颅CT,血肿24小时清除4例,48小时清除11例,3天清除20例,4天清除出16例,5天清除4例。尿激酶5万u组42例,有一例血肿血肿扩大。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余49例病人术后第1.2.3.4.5天复查头颅CT,血肿24小时清除10例,48小时清除15例,3天清除10例,4天清除5例,5天清除2例。

    表三 使用2万u尿激酶与5万u尿激酶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X2 =108.411 P<0.005 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急性硬膜外血肿是颅脑损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损伤。发生于硬膜外腔内,颅骨和硬脑膜之间,多发于幕上额颞顶部与枕部,仅占多发性颅内血肿30%[1]。发生原因为颅骨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出血引起者约占3/4,其次为骨折部位板障静脉,导静脉出血及静脉窦损伤引起硬膜外血肿,多为伤后3天内出血形成[2]。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幕上血肿<30ml可保守治疗自行吸收,>30ml以上,脑室、脑池明显受压,中线结构移位>1cm的血肿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3],该治疗方法疗效可靠,但存在着很多缺点,比如手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易出现并发症。部分病人术中因颅骨骨折等多种因素造成颅骨不能回放,需二次进行颅骨骨折修补等缺点。

    我们对98例硬膜外血肿病人采用该法治疗的临床研究,通过总结分析统计认为,钻孔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的适应症为:(1)血肿位于颞后顶枕或额前部,出血源于骨折处,硬膜剥离或板障静脉者;(2)意识清醒或嗜睡,瞳孔对光反射正常,无脑疝表现者;(3)单纯硬膜外血肿,中线结构移位小于1cm,无需去骨瓣减压者。

    总之,通过对98例硬膜外血肿采用该法治疗研究,我们认为该法于传统的骨瓣或骨窗开颅术相比,该法具有诸多优点:①创伤小,局麻下进行,无需输血,恢复快[4],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②如有粉碎性骨折而无凹陷者可避免开颅后骨瓣还纳困难。③不影响容貌。尤其是额部者,我们采用两侧发际内切口,将头皮与骨膜推向前内侧,钻孔点随之移向前内侧以使之尽量接近血肿中心。④头颅CT显示有低密度成分表明血肿部分为液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3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