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136654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参数与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日 黄锡藩
第1页

    参见附件(2419KB,2页)。

     表2.1 左心室肥厚组和左心室非肥厚组参数比较

    2.2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组与各危险因素的关系

    从表2.2的数据可以看出,以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组82例进行分析, LVMI与SBP、PP、PPI、VOI、年龄、高血压病程呈正相关,与DBP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以PPI最大,VOI次之,然后是PP、年龄、SBP和高血压病程,与BMI、TC、TG、LDL-C、HDL-C、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无显著相关性(P>0.05)。为了说明上述各指标在左心室肥厚发生中所起的作用,进一步以BMI、TC、TG、LDL-C、HDL-C、SBP、DBP、PP、PPI、VOI、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程,以LVMI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了SBP、DBP等因素的交互影响后,PPI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大于PP、VOI和年龄,所以PP、PPI、VOI及年龄是左心室肥厚独立的危险因素,其中PPI对左心室肥厚所起的作用最大(P<0.01),其次是VOI、PP和年龄(P<0.01)。

    表2.2 各因素与LVMI的单因素相关分析

    注:◆自变量与因变量行Spearman相关分析,其余行Pearon相关分析

    表2.3 影响LVMI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

    脉压(PP)是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 它反映了血压的搏动成分。血压的波动性可导致同一个体的 PP 会出现很大的波动, 脉压指数(PPI)是脉压和收缩压的比值, 是比PP更能体现血管弹性的指标, 更具稳定性, 可以进一步减少误差出现的可能性。左心室肥厚 ( LVH ) 是心源性猝死、急性冠脉综合征、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上述两组的临床资料我们可以发现, 随年龄的增长和高血压病程的进展, 舒张压逐渐下降, 收缩压逐渐升高,脉压逐渐增大。随着脉压指数的增大, LVH 出现的概率也逐渐增多。国外多个研究表明 PP 与 LVH 有密切关 系, 有学者探讨了高血压患者大动脉脉压与左心室向心性肥厚之间 的关系, 结 果提 示, 有 LVH 的 患者 PP显著高于无 LVH 患者。引起 LVH 的确切机制尚无定论, 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这样的观点: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 大动脉僵硬程度随血压升高和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 PP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动脉僵硬程度的增加将导致脉压进一步加大, 脉压异常与动脉结构的改变互为因果, 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 导致血管扩张性和顺应性降低。由于大动脉顺应性下降,造成 PP水平增高, 加重左心室后负荷, 血流动力学改变为左室收缩功能亢进, 高排血量和高负荷状态。加之神经体液等因素的作用下, 心肌细胞肥大、增生, 引发 LVH。

    本研究还显示,高血压患者LVH组的SBP比非LVH组显着增高而DBP却显着降低,因而PP也显着增大。说明更显着的PP增大是因为SBP的增加及DBP的下降同时存在。由于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血管重构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将可能影响心血管重构的BMI、TG、TC、LDL-C、HDL-C、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糖尿病史纳入分析。因为两组间上述因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两组间结果具有可比性。结果显示高PP组LVMI和LVH的发生率显着增加,LVH组PP水平显着增高,说明随着PP增大,LVH发生率明显增加。以LVMI为因变量,年龄、PP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后发现LVMI与SBP、PP、年龄呈显着正相关,与DBP呈负相关,这就提示了EH患者在使用降压药物治疗时应该避免DBP的过度下降,保持合理的PP值。PP与LVMI成正相关,即随着PP增大,LVH程度加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提示脉压升高是LVMI的决定因素之一,也提示了PP能反映高血压病患者LVH的程度。国内研究发现, VOI而非PP与LVMI相关性最强,提示VOI较PP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损害预测更好,较PP是更为理想的心脏损害预测因子。Franklin等指出高血压3大循环异常:外周动脉阻力增加,大动脉硬化,脉搏反射波提前发生,三者共同作用引起高血压心血管压力及结构改变,是一切病理改变的基础,学者以“血管超负荷”概括,VOI为其客观评价指标。大动脉硬化及压力波折返提前反映PP变化,而心输出量不变时,外周阻力增加粗略反映MAP的增加。本研究结果发现,高VOI组的LVMI、LVH的发生率比低VOI组显着增加,LVH组VOI比非LVH组显着增高,说明VOI升高是引起LVH的又一因素。

    以LVMI为因变量,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我们发现LVMI与年龄、病程、SBP、PP、PPI 、VOI成正相关,与DBP成负相关,相关系数以PPI最大,VOI次之,然后是PP、年龄、SBP和病程。考虑到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和发展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所以本研究进一步以LVMI为因变量,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只有PP、PPI、VOI和年龄,提示只有PP、VOI、PPI和年龄对LVH有独立的预测价值,而PPI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大于PP、VOI和年龄。因而PP、PPI、VOI较之SBP能更好地反映高血压对LVH的影响程度,其中以VOI与LVMI的关系仅次于PPI,因此,V0I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损害判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高血压病患者的PP、PPI、VOI与LVH密切相关。治疗高血压的最终目标是有效地保护靶器官,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PP、VOI和PPI的深入认识和积极干预不仅有助于预防和早期发现LVH并进行早期逆转,为逆转LVH的程度提供动态数据,所以在临床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降压治疗时不仅要将SBP和DB降至靶目标水平,而且要观察PP、PPI和VOI,应当在降低SBP和DBP的同时考虑PP、PPI、VOI增大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Enrico Agabiti-Rosei,Maria Lorenza Muiesan,Massimo Salvetti et al. Evaluation of subclinical target organ damage for risk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in the hypertensive patients: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J]. Am. Soc. Nephrol, 2006; 17: S104 - S108.

    [2] DS Ang, SD Pringle, AD Struthers,et al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1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