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136656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阿托品的临床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日 黄杨 尹文 郝路 瞿丽娟 张玲琴
第1页

    参见附件(3880KB,3页)。

     1.3 观察指标 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72h内的生命体征。用干生化法分别测定各组治疗前及治疗72h内血浆CHE活性(正常值:3000-10000 U/L)。

    1.4 评价标准 阿托品化:瞳孔较前扩大, 心率90~100次/min、口干、皮肤干燥及小躁动。阿托品中毒:瞳孔扩大、意识模糊或昏迷、烦躁不安、抽搐、尿潴留、体温高于37. 5℃。反跳:经治疗后症状好转,但减量或停药后,再度出现中毒表现,病情恶化 [4,5]。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表示有差异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各组生命体征的比较

    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患者狂躁不安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同时心率、瞳孔和体温的变化幅度也明显减小(P<0.05)。而B组和C组在各项指标中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各组治疗72h内生命体征的比较(x±s)

    注:与A组比较,*P<0.01,**P<0.05;与B组比较,▲P>0.05

    2.2 各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P<0.05),平均住院天数缩短(P<0.05),阿托品中毒发生率、阿托品总用量和反跳率均显著减少(P<0.01)。但在达阿托品化的时间上, A组最短(P<0.05),B组较长于C组(P<0.05)。见表3。

    2.3 各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变化比较

    治疗前和治疗24h内,各组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8h后,B组和C组的胆碱酯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A组(P<0.01)。见表4。

    表4 各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x±s, U/L)

    注:与A组比较,ΔP>0.05,*P<0.01;与B组比较,▲P>0.05

    3 讨论

    阿托品的正确使用是提高AOPP抢救成功率的保证,其使用原则是早期、足量、反复,迅速达到阿托品化[6,7]。阿托品代谢快、作用短暂,一般情况下静脉注射后1-4min即可发生药效,8min达到高峰,故需要反复用药[8],因此传统的阿托品应用方法是根据患者病情,间隔一定时间反复使用,但是此方法导致血药浓度波动幅度大,增加了临床判断的难度,容易发生阿托品中毒或阿托品用量不足,从而加重病情,延长治疗时间,所以要求医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调整阿托品使用剂量和间隔时间。近年来,有相当多的临床医生在抢救AOPP时, 存在“宁多勿少”的观点,片面追求大剂量使用阿托品,导致阿托品中毒患者增多。在AOPP死亡病例中,阿托品中毒导致的死亡率高达18.4%[9]。

    为了更合理的应用阿托品,除了对剂量的控制外,本研究对阿托品的使用方法进行了改进,对三种方法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虽然传统的间断静脉注射阿托品在达到阿托品化时间上有明显优势,但显著增加了阿托品的用量,导致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较大,增加了临床观察的难度,容易出现误诊,使阿托品中毒的发生率和反跳率增加。使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阿托品,其优点在于恒速、恒量,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其优势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上尤为明显,在治疗72h内患者狂躁不安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在心率和体温的控制上均优于间断静脉注射法,减少了因狂躁、心率过快和高热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持续静脉推注阿托品的方法,克服了间断静推阿托品引起的剂量不易掌握、容易出现过量或不足等缺点,便于计算、观察和调整。本研究显示:阿托品持续静脉注射有利于提高治愈率,明显降低了阿托品中毒的发生率和反跳率,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恢复速度增快,减少了阿托品的总用量和住院天数。同时在对微量泵持续静脉推注法和首次剂量静脉注射后,再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推注法的比较中发现,除达阿托品化的时间外,此两种方法在其余各指标上基本无显著差异,其使用效果基本一致。有研究显示阿托品持续静脉给药,阿托品依赖发生率较高,可能与胆碱能神经功能紊乱有关[10,11],但本研究中尚未出现明显阿托品依赖现象,由于患者例数不多,尚需进行大样本相关研究。

    总之,AOPP的救治中采用阿托品持续静脉推注,维持体内血药浓度的稳定, 疗效确切,省时、省力、省材,减少污染,同时大大降低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金忠,张健,余志金.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比较[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6,24,(6):377-378.

    [2].Mahdi B, Kia,B. Neurotoxic Disorders of Organophosphorus Compounds and Their

    Managements [J]. Arch Iranian Med 2008; 11 (1): 65- 89.

    [3]Eddleston M, Dawson A , Karalliedde L , et al . Early management after self - poisoning with an organophosphorus or carbamate pesticide -a treatment protocol for junior doctors [J] . Crit Care , 2004 , 8 (6) :R391-397.

    [4]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759-761.

    [5]陈晓香.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救治进展.中国全科医学[J],2008,11(7B):1305-1307

    [6]Robenshtok E , Luria S , Tashma Z , et al . Adverse reaction to atropine and the treatment of organophosphate intoxication [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880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