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137504
营养教育对学生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的影响初探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日 罗美庄
第1页

    参见附件(2293KB,2页)。

     【摘要】目的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优化膳食结构。方法 对我校09级护理系10个班的学生进行营养教育,于授课前、授课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进行营养教育后学生的膳食结构明显合理,如蔬菜、菌藻类、水产品、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坚果类食物、奶、豆、水果、粗杂粮、甜食的食用情况较前合理(P <0.01或<0.05);定时定量进食和规律饮水人数显著增加(P<0.01);畜禽类的食用情况改善作用不明显(P >0.05)。结论 营养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良好饮食习惯及优化膳食结构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营养教育 优化 饮食习惯 膳食结构

    中图分类号:R1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408-02

    饮食习惯是指人们对食品和饮品的偏好,人们的饮食习惯由于受到地域、物产、文化历史的种种影响而十分多元。膳食结构是指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通过分析膳食结构可以发现一个国家、地区人群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影响膳食结构的因素是在逐渐变化的,通过适当的干预可以促使其向更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营养教育是通过营养学相关知识的传播来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行为而达到改善营养状况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1]。为了探讨营养教育对受教育者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产生的影响,本人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报告如下:

    1 方法和对象

    1.1 对象 从我校09级护理系护理专业开设《营养与膳食》课程的10个专科班级中,随机抽取了4个班共242名学生,其年龄均在18-20周岁之间。

    1.2 方法 我校《营养与膳食》的教学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时间是6周18学时。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3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3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3周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重复3个月以上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因此,6周教学任务结束后,没有立即进行问卷调查,而是隔了12周后,即约3个月后在期末时对242名学生的饮食情况进行了第二次不署名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营养与膳食》授课前、后二次对242名学生的饮食情况进行了不署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汇总情况见表1、表2。

    3 结论

    从调查结果看,《营养与膳食》授课前只有蔬菜的食用情况比较好,其余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例如菌藻类、水产品、奶和奶制品、豆和豆制品、坚果、水果、粗杂粮等摄食不够;而油炸食品、饮料、甜食食用相对较多;不规律进食现象严重,高达45.5%;不规律饮水的同学达63.2%。畜禽类的食用频数和量不合理,种类也过于单一,绝大多数同学的肉食都局限于猪肉。此外,动物内脏消费存在误区,不少同学认为动物内脏不能食用。

    授课后,从表1、表2可以看出,调查所涉及的所有内容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蔬菜、菌藻类、水产品、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坚果类食物、奶和奶制品、豆和豆制品、水果、粗杂粮的食用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1),甜食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上述饮食情况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定时定量进食和规律饮水人数显著增加(P <0.01),说明改善也非常明显;动物内脏的饮食P值<0.01,说明对于动物内脏的消费有了正确的认识,知道动物内脏只是不宜频繁食用,适当食用对健康无害;畜禽类的食用情况改善作用不明显(P >0.05),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频数和量安排不当以及种类单一。

    4 讨论

    4.1 国民营养教育亟待加强

    “病从口入”,膳食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几乎所有非传染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中风、癌症等,都可以从膳食中食物的营养上找到某些原因:如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少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饮酒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危险密切相关[2-3]。

    “民以食为天”,人们需要不断摄取食物以获得能量和营养素。食物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不仅要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的需要,而且应满足机体从事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膳食中食物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不足或过剩都不利于健康。因此,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而平衡膳食是实现合理营养的唯一途径,平衡膳食又有赖于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又离不开营养教育[4]。

    我国于1959年、1982年、1992年、2002年分别进行了四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2004年10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学技术部、国家统计局三部门在央视国际发布第四次全国营养调查“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我国居民膳食质量较以前有所提高,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居民贫血患病率也有所下降。但在营养不良得到控制的同时,营养失衡问题日趋尖锐。一些居民畜肉类、油脂、食盐消费过多,肉食种类过于单一,谷类食物、豆类及奶类消费偏低,粮食吃得太精细,过多的能量摄入与体力活动的减少使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与1991年相比,高血压患病率上升31%。与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由3.4%上升到3.9%,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还会有较大幅度增长;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为 18.6%。

    全国营养调查结果显示,国民在吃的问题上缺乏足够的营养指导,往往在享受美味佳肴的时候忽视了健康,致使肥胖、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将逐步加快,国民生活水准不断提高,我国与膳食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威胁将更加突出,生活富裕既使营养教育成为现实和可能,也成为了国民的现实需要。加强对国民进行营养教育,适时干预,倡导平衡膳食与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国民科学合理地进行食物消费,根据国情优化膳食结构,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这是增强和改善国民体质最有效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国民营养改善乃至民族的繁荣都至关重要。

    4.2 营养教育是改善国民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的最好途径

    通过对大专学生进行营养教育前后的问卷调查,仅用6周18学时的时间,不仅使大多数学生纠正了挑食、偏食,学会了食物的合理搭配,而且懂得了定时定量进食和规律饮水的重要性,学会了合理安排三餐和规律饮水,食物种类变得多样化,膳食结构日趋合理。说明在青年学生中开展这项教育是最佳时期,充分说明营养教育是一项成本低、作用快、国民可受益终生的阳光、低碳、高效工程,越早效益就越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9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