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152928
呼和浩特市2010年水质监测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日 张建峰 王春泽
第1页

    参见附件(2513KB,2页)。

     表2 2010年集中式供水监测结果分析

    *p<0.017,与末梢水比较

    2.3 三种供水类型超标项目

    从表3可以看出,余氯、浑浊度、臭和味、菌落总数超标份次最多,其次为肉眼可见物和耗氧量,超标份次最少的为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群、 铁。学校自备水超标项目主要为臭和味、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群。二次供水超标的项目主要为臭和味、菌落总数、浑浊度、耗氧量、肉眼可见物、铁。集中式供水超标项目主要为余氯、浑浊度、臭和味、菌落总数、肉眼可见物、耗氧量。末梢水超标项目中最多的为余氯,出厂水超标项目中最多的为臭和味,水源水超标项目中最多的为肉眼可见物。

    2.4 3-10月出厂水合格率分析

    图1 2010年3-10月呼和浩特市出厂水合格率时间分布

    从图1可以看出呼和浩特市出厂水3月份合格率最低,5月和10月合格率较低,6月和8月合格率最高,8月以后出厂水合格率又出现下降趋势。

    3 讨论

    3.1 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的水质卫生比学校自备水差是因为学校自备水的水源主要为地下水。随着城市的发展,用水人口的日益增加,造成我市水资源严重缺乏。为缓解市区地下水超采和水资源日益紧缺的状况,呼和浩特市从2009年以来加大了黄河水的使用量,由于集中式供水单位及二次供水单位考虑经济等原因,不能定期对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再加上管理不善,以及黄河水的大量使用,造成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卫生状况明显下降。2003年集中式供水的合格率为99.38%,2004年为98.40%,2005年为97.99%[4],均明显高于2010年(48.39%)。而我市目前主要的供水类型仍为集中式供水,所以目前的主要工作是要加强集中式供水的卫生状况。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力度,购进先进的水处理设备,保证水质的过滤消毒效果,加强管供水人员的饮用水卫生知识培训,确保集中式供水的卫生状况良好。

    3.2 出厂水的水质卫生好于末梢水主要是因为末梢水是出厂水经过水厂水处理设备后通过各级供水管网到达用户。由于城市的供水管网建设跟不上城区和用水人口的发展,新旧管网的交替和连接容易出现“瓶颈”现象,可能造成管网的破损、渗漏、污染等,从而使得末梢水的合格率低于出厂水的合格率。

    3.3 我们可以看出学校自备水的超标项目主要为污染指标,这可能与水源的选址、水井的深浅等原因有关。由二次供水超标项目可以看出,二次供水的污染除来自生活污染外,还跟二次供水设施及管网的材料有关,如铁质蓄水设施及管网发生锈蚀,造成个别水样铁超标。由于自2009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地区集中式供水的水源主要来自于黄河水和部分地下水,此外呼和浩特市各水厂及供水单位的水净化处理设备不先进而且个别集中式供水水源井防护区内有污染源存在,而使得水源水和出厂水在浑浊度、臭和味、菌落总数、肉眼可见物和耗氧量方面均超标,此外还考虑到经济等原因,使得加氯量少而达不到消毒效果,最终导致出厂水和末梢水的余氯不达标,微生物指标超标的现象。

    3.4 四月份黄河水正处于解冻期,由于整个冬季黄河都处于相对静止期,藻类和微生物消耗大量溶解氧,产生大量代谢产物使得出厂水在臭和味、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菌落总数等方面超标。而5月和10月藻类处于生长繁殖的旺季,同样导致出厂水合格率较低。6-8月份水体流动,藻类和微生物处于稳定期,溶解氧可以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出厂水在此期间合格率最高。

    4 建议

    4.1 加强饮用水卫生宣传力度 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生活饮用水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饮用水卫生知识的宣传工作。使饮用水卫生知识家喻户晓,从而提高全民对饮用水安全的意识,使我市的饮用水卫生工作走上法制管理轨道。

    4.2 加强对管供水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卫生知识水平 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管供水人员的素质培训,定期举办相关法律知识和卫生知识的培训,增强管供水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卫生意识,并使其能增强责任心,保证供水质量,保证人民群众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4.3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尽快改造城市陈旧管网,供水部门加强管理和投入,使饮用水的处理和消毒达到标准,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S]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1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