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0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033003
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及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3)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3744KB,4页)。

     3.4 抗病毒活性

    研究显示,从中药中提取的重要的黄酮类物质有黄羊甙、芫花素、芦丁、槲皮素、葛根素、甘草甙等,是一类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抑制病毒活性作用。Evers[38]认为黄酮类化合物可能通过抑制病毒复制过程信号传递物质的活性,阻断病毒复制所需的信号传递,进而抑制病毒的复制。Matsuse等[39]从大戟科植物中提取得到槲皮素,体外评价其抑制HIV-RT活性,IC50值为50μmol/L。

    3.5 降血糖活性

    植物中的山奈酚、槲皮素等具有维护溶酶体膜稳定性,维持渗透压,抑制NAGase等糖苷酶释放的作用,从而调节血糖水平[40]。俞灵莺[41]等报道,桑叶总黄酮对糖尿病模型大鼠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其降血糖作用的途径之一可能是桑叶总黄酮对小肠刷状缘膜上双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可减缓葡萄糖吸收入血,从而减缓餐后血糖的升高,降低血糖。

    3.6 其它

    除了上述讲到的生理活性外,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衰老、抗疲劳、抗溃疡、保护心血管系统等作用。如Nwafor[42]等的实验证明芦笋的提取液可以显著简化肠道蠕动,防止腹泻,并可以减少溃疡的发生。Goel-RK[43]等临床实验证明芦笋提取液对黏膜防御因素的积极影响是其具有抗溃疡特性的原因。

    4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黄酮类化合物资源丰富,生理活性广泛,大量的国内外学者根据原材料特性选择不同方法、不同的参数进行研究,从而筛选出提取分离效果好、简单、经济的工艺条件,为企业化生产提供依据。虽然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成果和相对成熟的提取工艺,但是如何充分利用原材料并与实际工业生产结合、生产出具有药用价值的药品和保健产品,还是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在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降低心血管疾病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功效,因此在现在社会,当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重视生活质量时,相信这些纯天然的产品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欢迎。试验成果可用于工业生产,药物研究等多个领域,这加强了黄酮类化合物的天然产物的综合利用,增加原料的附加值,对一个倡导资源节约型的国家,显然该课题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Anna W,Krystyna P,Magdalena B. Quercetin content in some food and herbal samples[J]. Food Chemistry, 2007, 100(2):699-704.

    [2]徐任生, 叶阳, 赵维民. 天然产物化学(第二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3]奚玉石. 山楂叶总黄酮提取分离及活性研究[D]. 吉林大学, 2006.

    [4]杨庆隆. 浅谈酶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J]. 中成药, 1995, 17(6):4.

    [5]沈爱英. 复合酶法.提取姬松茸子实体多糖的研究[J]. 食用菌, 2001, 23(3):7.

    [6]杨军宣. 纤维素酶在三七提取工艺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1, 8(5):封3.

    [7]王艳, 张铁军. 微波萃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J]. 中草药, 2005, 36(3):470-473.

    [8]王娟, 沈平攘, 沈永嘉. 葛根中有效成分的微波辅助萃取研究[J]. 中国医药业杂志, 2002, 33(8):352- 354.

    [9]张岩, 曹国杰, 张燕,等.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以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8, (1):154-158.

    [10] 俞坚. 桑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鉴定[D]. 浙江工商大学, 2007.

    [11] 毕丽君. 香椿嫩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0, 17(2):146-149.

    [12] 朱自强.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原理和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15.

    [13] Senorans F J, Ruiz-Rodriguez A, Cavero S, et al. Isolation of antioxidant compounds from orange juice by using countercurrent supercritical[J]. J.Agric.Food Chem, 2001, 49(12):6039-6044.

    [14] 韩玉谦, 隋晓. 银杏叶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J]. 精细化工, 2000, 17(9):506-506,514.

    [15] 陈景耀,龚祝南,宰学明, 等.蒲公英提取物黄酮类物质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初步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1, 20(3):2.

    [16] 肖坤福,廖晓峰, 多穗柯.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及鉴定[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6(9).

    [17] 刘利, 殷志琦, 张现涛, 等. 桑叶几种化学物质的分离鉴定[J]. 蚕业科学, 2005, 25(3):331-333.

    [18] 刘利,殷志琦,张雷红, 等. 桑叶次生代谢产物分析[J]. 蚕业科学, 2005, 31(4):413-417.

    [19] 刘彬果,郭文勇,钟蕾, 等. 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J].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3, 19(6), 452-455.

    [20] 林秋凤,王凌云,李药兰, 等. AB-8大孔吸附树脂分离长瓣金莲花总黄酮[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744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