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0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032992
消毒供应室人员锐器伤的调查分析与职业防护对策(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2544KB,3页)。

     2.4 职业防护知晓水平调查通过知晓标准防护等六个方面调查统计,消毒供应室人员职业防护知晓率为61.7%和90.4%,2009年比2008年大幅提高28.7个百分点。见表5。

    2.5锐器伤感染源及实际感染情况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具有传染性的感染源排列前三位分别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为梅毒抗体阳性者、丙肝抗HCV阳性者,而这三者实际感染者占感染源总数达20.14%,见表6。

    3 锐器伤的影响和危害

    3.1健康压力 锐器伤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甚至是灭顶之灾。感染血液疾病是消毒供应室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危害。据统计,全世界锐器伤感染人数高达1000万人,由此而致命的有180万人(WHO,1998)。 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锐器伤接触传播,极易传播血源性疾病。各种污染的缝针、针头、刀片刺伤等锐器损伤是医院内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罪魁祸首。据调查发生锐器伤时,只需0.004m1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发生乙肝的危险性为20%,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感染HBV也较多[2]。病原体经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 任何针刺伤口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3]。我国是肝炎的高流行区,目前艾滋病正处于快速增长期。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消毒供应室人员经常与污染的锐利器械接触,使护理人员遭受职业感染的危险性有增无减。

    3.2经济压力 锐器伤者一旦感染血源疾病将遭受巨大经济损失。即使没有感染,锐器伤后相关检查及防治花费也不少。据了解,本地锐器伤者的医疗费用基本上都是自掏腰包,单位最多给点短期病假,护理人员的工资本来就低,经济压力非常大,国内媒体曾报道多起因伤致贫的案例。

    3.3工作压力 血源性传播疾病存在着医患双向传播途径,锐器伤给伤者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由于HBV传染力强, 目前很多国家已达成共识, 限制患有HBV的医务人员为患者从事有创性操作。消毒供应室人员几乎无一例外遭受过锐器伤,消毒供应室的环境条件将加重锐器伤的感染,比如棉絮纤维、粉尘、高温、噪声、潮湿、化学消毒剂等容易引起皮肤过敏和感染等,均不利于伤口的快速愈合,在医院严厉的工作纪律、繁重的工作量之下,锐器伤者面临下岗失业的潜在威胁。

    3.4心理压力 70%的锐器损伤者感到有心理压力。易使伤者产生精神紧张,心理恐惧,影响工作情绪和工作质量。这种影响严重而持久,尤其是发生了HIV、HBV阳性患者血液污染的锐器伤,受伤者常因等待检测结果而有一较长时间的恐惧、焦虑期,甚至会产生悲观、抑郁情绪。久而久之,心身疲劳,出现习惯性便秘、经前期紧张综合症,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甚至产生衍生性疾病等。

    4建议及结论

    国内研究相关表明,锐器伤是血源性感染的重要原因(约占80%以上) [4],远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10%~34%[5],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职业暴露管理上存在差距。虽然消毒供应室人员因工作环境特殊,常年接触锐器,受伤几率大,但有62%~80%的锐器伤可以通过采取措施预防,也是可防可控的[6]。鉴于以上分析,通过总结近两年开展锐器伤防护的实践经验,对预防和减少锐器伤提出建议如下:

    4.1 重视职业防护工作,加强安全防护培训医院领导及相关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职业危害,以人为本,树立健康第一,防护为先的管理理念,强化职业安全防护管理,随时监督指导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引导个人做好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医院要大力改善安全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条件的可配备自动化清洗设备,备足防护用品,切实完善防护设施,提高技防保障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职业安全教育、职业危害警示和防护知识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了解职业暴露、职业损伤的危险性及自我防护措施,掌握防护技巧,尽力做到零损伤,防止各类传染病在医院内蔓延。

    4.2 纠正不良操作习惯,实施标准预防 2008、2009年发生锐器伤时未戴手套操作的分别占81.3%和75.4%。长期以来,医务人员只是发现有传染病时才进行防护,这种意识是很危险的,潜在的病原体无处不在。美国CSC早在1987年的全面性防护措施指出: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帽,强调接触到病人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物操作时应戴手套,手套是第一道防线,如果1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是可减少50%以上。建议严格贯彻执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卫 生 部卫通〔2009〕4号通告],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接触感染全面落实 “普通预防”和“标准预防”的措施,要求医护人员在接触感染源操作时要戴手套及相应防护器具。

    4.3 严格执行锐器伤处理流程 消毒供应室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程度取决于人群中血液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率,从表6可以看出,锐器损伤所接触的感染源主要是HBsAg(7.6%)、梅毒(5.7%)、HCV(4.7%)、HIV抗体(0.3%)、感染不明(19.7%)。从2009年建议各院建立健全职业暴露后的预防处理流程,及时快速处理锐器伤,锐器伤数量及后续感染均大幅降低的情况表明,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不受伤害的有效保证。首先,回收时要求病区对已明确受传染源污染的物品先消毒,回收使用的容器要分开,回来后需特殊处理。其次,处理特殊的污染物品时(如乙肝、艾滋病患者等所用物品 ),要进行双灭菌,即灭菌、处理、再灭菌,操作时要注意皮肤的防护,尽量避免针头刺伤自己或他人。处理器械时,先处理锐利器械,再处理不易受伤的器械,有效减少血源性感染的发生。据相关研究,锐器伤后及时处理能降低81%的HIV感染,因此伤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是降低伤害的有效方法。

    4.4建立定期体检、上报及工伤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医护人员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按供应室验收标准每半年体检一次, 对一线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接种,要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等主要传染病疫苗,提高机体免疫水平。建立健全锐器伤上报制度,发现锐器伤报告医院感染科,给予防护和治疗指导,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血源性感染的危害。建议将医务人员的锐器伤纳入工伤进行管理,并在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对伤者的后续康复治疗费用给予一定的减、免、报销优惠政策,以减轻伤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同时,做好伤者的心理疏导,以增强伤者克服恐惧、战胜疾病的信心。

    4.5加快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 一是卫生主管部门和医院相关职能部门相互协作配合,转换职能,大胆制度创新,加大力度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医疗卫生要求的职业危害应急防护体系,显著提升运行效能;二是大力推广职业安全新科技、新设备,普及职业安全知识,把行之有效的职业安全新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加大科技投入,鼓励技术创新。采取切实措施,发挥科技工作者主动性与创造性,开展职业安全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突破相关疑难杂症的治疗瓶颈和主要传染病的防护空档,促进安全卫生水平的全面提高。

    综上所述,通过对7个医院近两年锐器损伤发生环节、损伤部位、损伤几率、损伤人员所接触到的感染源、损伤原因、伤后处理及防护、对损伤者的危害等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完善了预防锐器伤的对策措施建议,若能得到切实贯彻实施,能收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显效,对提高锐器伤职业防护具有较好借鉴、指导意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44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