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0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020032
心理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2845KB,3页)。

     1.2情绪不稳定:一部分新入院患者由于劳累、情绪激动、环境及角色的改变,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1.3恐惧心理:患者常因精神紧张、恐惧而使血压升高,担心自己的血压是否能降下来,是否要终身服药,是否会因血压过高而引起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和留有后遗症而致残,使生活质量下降,失去正常的工作能力。

    1.4抑郁心理:患者担心自己的病久治不愈,影响家人的工作和生活,终日忧心忡忡,白天情绪低落、消极、悲观失望,夜间难以入睡。

    1.5固执心理:患者固执己见、不随和,多见于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对治疗似懂非懂,按自己的见解生搬硬套书本知识,以此来要求医务人员,并总有一种不理想、不信任、不安全的感觉。

    2心理护理措施

    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与患者交流,了解其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1)精神紧张焦虑:护士应向其详细讲解引起高血压病的可能原因,讲解紧张、焦虑对高血压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保持良好心态,训练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2)情绪不稳定的患者,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十分注意,及时调节患者的思想情绪,为患者建立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的整洁,使患者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紧张刺激因素,保持情绪稳定。而患者一旦精神受到刺激,情绪激动,护理人员要克制忍让,做到心平气和,和颜悦色,避免使之受到强烈刺激,导致血压升高而引起不良后果。(3)对恐惧心理的患者,从入院开始就要以诚相待,解除恐惧、焦虑心理。护理人员要像对待亲人般诚恳、周到的服务,以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尽可能满足其合理要求,充分理解和同情他们,维持他们的自尊,使患者从入院就对护理人员产生一种亲切感、信任感和安全感。(4)在与有抑郁心理的患者进行交谈时,的保健知识宣教,讲解心理因素对此病的影响,从而达到减轻心理压力的目的,还可在保证不影响他人休息的情况下,经常播一些患者喜欢听的情景音乐和舒缓音乐,以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达到降压的效果。

    3研究设计

    3.1研究设计:类试验研究

    3.2研究对象:随机抽样,对2008年1月~2009年1月间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60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为实施心理护理对象。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病标准[1]。

    3.3研究工具

    3.3.1一般资料调查表,见表1。

    表1患者的一般资料调查表

    3.3.2血压计厂家:上海玉兔。

    3.3.3心理护理指导方案:(1)以诚相待,解除恐惧、焦虑心理。从患者入院开始,我们如对待亲人般诚恳、周到的生活服务,为患者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述,给予充分的同情和理解,注意维护他们的自尊,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使患者从入院就产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在他们情绪不佳、出言不逊时,护理人员要克制忍让,做到心平气和、和颜悦色,避免使之受到强烈刺激。在取得他们信任的前提下,尽快解除他们的恐惧、焦虑心理,使他们的心理障碍得以解决,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2)稳定情绪,消除对药物依赖心理。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血压的变化。当病人情绪上受到刺激或积极参与交谈时,血压则升高;相反,血压则降低。在护理中十分注意及时调节患者的思想情绪,一旦情绪障碍成为机体症状的促成因素,便可导致求医行为。因此,高血压患者,既有治疗疾病的需要,更渴望得到情感的交流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励,通过这一方式使情绪发生转换,以保持心理上的相对平衡状态。高血压患者一般对自己的血压数值非常敏感,一旦发现自己的血压升高均要吃药,但病人情绪直接影响着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各个环节。病人愉快乐观,药物则易发挥治疗作用,烦躁,不思饮食、难以入睡,必然影响药物疗效,使血压难以下降,甚至更趋升高。通过诱导,尽可能减少他们对药物的依赖心理,依靠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向病人报告血压数值,使他们从心理刺激的被动记忆中解脱出来,同时运用新的医学模式理论向他们宣传情绪调节可以治病的道理。(3)环境的调节。来自环境的任何刺激都可以作为一种信息,经过人体相应的感受传入神经,传到大脑进行加工和整合,并产生一定的情绪反映和生理变化。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建立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病床单位的整洁,使病人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紧张的刺激。实践证明,这种安静舒适的心理效应胜过药物的作用。环境和自身的调节对积极抵御消极心理和稳定血压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3.4研究步骤

    3.4.1收治病人:2008年1月~2009年1月间,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60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

    3.4.2病人分组:随机分为实验组130例和对照组130例。实验组接受系统心理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3.5效果评价:2008年1月-2009年1月间,通过治疗结果可知,心理护理在缓解原发性高血压方面疗效显著。

    3.6资料分析:统计学方法观察数据以(x±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4结果

    男158例,女102例,60岁以下95例,60岁以上患者165例。平均血压(160/100±13.5)mmHg。随机分为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130例。通过两组患者的心理及生理指标的比较,心理护理在缓解原发性高血压方面疗效显著。

    5讨论

    心理因素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二者互为因果[3]。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抑郁焦虑的合并率高[4],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关系,影响着血压改变的程度。因此,心理护理干预作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一个重要辅助措施,可以改善病人负性情绪,减轻病人心理压力,帮助病人建立较为现实的认识问题的思维方法,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障碍。打断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恶性循环。防止不良心理因素强烈、持久的使神经、体液、内分泌等系统血压调节机制被破坏而导致持久性血压升高。除了药物治疗外,一些心理行为治疗可使血压保持在理想的状态,并可减少药量,减少药物副作用[5]。本研究显示,经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总有效率达93.8%,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病人血压控制得更理想,疗效更满意。有人研究[6],高血压病人出院后血压控制不稳的原因与心理因素、错误理念、服药依从性差有关。患者心理状态与其治疗的依从行为有密切关系,通过心理护理,可以改变患者的认识、态度,大大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7]。我们认为,经过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变患者错误认识,治疗依从性提高,积极配合治疗,也是观察组总有效率提高的原因。

    6推论及建议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发病、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如何安全、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是原发性高血压防治及康复的关键。在常规降压药物的基础上辅以健康知识教育、身体锻炼、用药知识、饮食及心理指导等。结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血压,减少高血压并发症及死亡发生,从而使高血压的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45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