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0年第10期
编号:12018654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断和微创治疗(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A版》 2010年第10期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微创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090-01

    胃肠道间质瘤(gast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胃肠道间质瘤是1998年以后确立的新病种。此前,大多数GIST误诊为平滑肌瘤、平滑肌母细胞瘤或平滑肌肉瘤[1]。1993年mazur等[2]首次应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名称。目前认为GIST是起源于消化道或腹部的、KITCCD117表达阳性的、富于梭形、上皮形成或复形性细胞的间叶源性肿瘤[3],是胃肠道最为常见的非上皮源性肿瘤,具有与胃肠道典型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不同特点。据芬兰研究报告GTST发病率可能高达40/106左右,另一项研究常住人群中的GIST的发病率为14.5/106,恶性GIST的发病率为31/106[4]。

    1 临床特点

    GIST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是胃肠道最为常见的非上皮源性肿瘤,GIST约全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2.2%,年发病率为1/10万至2/10万[5]。由于GIST生物性特性复杂,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在临床很难准确判断一个肿瘤的良恶性[6];GIST的发病无明显性别倾向,发病年龄多>50岁,主要集中在55~65岁的年龄段,GIST的症状通常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和生长方式有关,早期时一般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仅有食欲不振、消瘦、腹部不适等消化系统非特异性表现,当肿瘤生长至直径>5cm多出现临床症状,常见临床表现有瘤体向内侵入肠腔引起消化道出血(70%)、腹痛(57%);肿瘤向外侵入腹腔引起的穿孔(9%)及腹膜炎(少见);以及肿瘤本身推挤压迫周围器官而发生的消化道梗阻(30%);衰弱(5%),可伴有发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和贫血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1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