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015975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诊治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2443KB,2页)。

     [摘要]目的针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临床症状、体征,分别比较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疗效,选择合适的临床诊治方案。方法对我院2003年4月~2009年8月收治的5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常规治疗组A组(30例),在高压氧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脑复康、胞二磷胆碱营养脑细胞,温胆汤)B组(28例)。结果治疗2个月后,高压氧常规治疗组有效率为71.4%,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高压氧疗疗效优于高压氧常规治疗。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中西医结合; 高压氧; 治疗; 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49.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1-142-01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1](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是指一氧化碳中毒者经治疗在急性中毒症状恢复后数天或数周表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假愈期”后再次出现的以急性痴呆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偶见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者在急性期意识障碍恢复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假愈期,突然出现以痴呆、精神和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脑功能障碍。一般发生在急性中毒后的2个月内。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与单纯高压氧常规治疗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3年4月~2009年8月收治的5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常规治疗组(A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B组)。其中A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60±6.73)岁;B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2±5.54)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症状: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在病情好转数天或数周后部分患者可再次出现病情加重,表现为急性痴呆为主的一组精神症状,反应迟钝,智能低下,四肢肌张力增高,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DEACMP好发于中老年人,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罕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

    1.3 治疗方法:观察组:(1)一般治疗:给予高压氧疗为主,使用空气加压舱加压,戴面罩吸纯氧,治疗压力为2.5ATA,稳压吸氧30 min,随后改用吸舱内空气10 min,复吸纯氧30 min,减压20 min。每日1~2次,1疗程10次。辅以20%甘露醇、地塞米松等常规治疗。(2)口服中药温胆汤治疗。方用陈皮、茯苓、红花各12 g,甘草、桃仁各6 g,半夏、竹茹、枳实、赤芍、川穹各9 g,生姜5 g,大枣2枚。加水1500 ml煎服,每日一剂,分每日早、晚饭后30 min各一次服用。10 d为一疗程,共5个疗程。

    对照组:仅给予高压氧疗常规治疗,方法如前所述。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结果见表1,两组总有效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根据吸入较高浓度一氧化碳的接触史及急性发生的中枢神经损害的症状及体征,结合血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及时测定的结果,现场卫生学调查及空气中CO浓度测定资料,并排除其他病因后,可诊断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神经精神后发症状)的诊断,需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意识障碍恢复后,约2~60 d的“假愈期”,出现如下临床表现之一者,方可诊断。(1)精神及意识障碍呈痴呆、谵妄状态或去大脑皮层状态。(2)锥体外系神经障碍出现帕金森综合症的表现。(3)锥体系神经损害。(4)大脑皮层局灶性功能障碍。此外,头部CT检查发现脑部有病理性密度减低区,脑电图检查可见中度及高度异常可作为辅助诊断。

    目前此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遵循对CO中毒早发现、早治疗,以高压氧疗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重的原则综合治疗。本研究在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温胆汤加入红花、桃仁、赤芍、川穹活血化瘀。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对一氧化碳中毒认为是热邪充盈三焦,营血受到燔灼所致。有研究表明[3-4],温胆汤具有治疗胆郁痰扰所致心烦不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4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