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015985
临床分析中药治疗支气管炎144例的效果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2754KB,2页)。

     【摘要】 目的中药治疗支气管炎144例的效果。方法将144例患者全部采用内服中药和穴位敷贴膏药法治疗。结果临床治愈74例,占51.38%;显效56例,占38.89%;有效10例,占6.94%;无效4例,占2.78%。结论不论患者的病程长短,通过中药的内服和外敷,大部分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并有效的降低了复发率,值得基层医院的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支气管炎;中药;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肺部疾患。而我国的中医药学对该病则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也有着长时间的论治经验,近年来更是有着不少新的尝试和创新,本文主要运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加以讨论,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文所研究144例患者均为我院的院内观察者,在144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86例,女性患者58例,年龄最小者38岁,年龄最大者63岁,平均年龄为(46.4 9.2)岁。本组患者共134例,男88例,女46例。病程最短3年,最长27年,平均病程(8.6 3.2)年,其中有58例患者有吸烟史。

    1.2 诊断标准(1)咯痰:患者在夜间睡眠后,其气管管腔内会蓄积痰液,而且由于患者的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使得其支气管分泌物增加,因此,在患者起床后,或者是改变体位而引起变动时,都会引起刺激性排痰,并且经常为清晨排痰较多。患者的痰液一般为浆液泡沫性或者是白色戮液,有时候也会带有血液。如果患者咳嗽的较为严重,而且经常伴有咯血症状,那么就要注意患者可能有严重的肺部疾病,象肿瘤等。而急性的发作者,则伴有急性感染,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则会变为黏液脓性,此时患者的咳嗽和咳痰量则会随之增加。(2)咳嗽:当患者的支气管勃膜充血或者是水肿,还有当分泌物积聚于支气管腔内时,均可引起患者咳嗽。由于病情的不同,患者的咳嗽程度也会不同,一般在晨间咳嗽较重,在晚上睡觉前则有阵咳或者是排痰,而患者在白天咳嗽则较轻。(3)喘息或气急:有喘息症状的患者,一部分是其慢性支气管炎则有支气管痉挛现象,痉挛引起喘息,该患者在早期没有气急现象。还有一部分患者是由于反复发作数年,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此部分患者则会伴有轻重不等的气急,在最开始患者只有在劳动或活动后会有气喘现象,随着病情的严重,患者在活动后则会气喘,严重的患者其生活难以自理[1]。

    对于气管炎患者的诊断,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咳嗽、咯痰及喘息症状来判断,当患者每年持续发作3个月,并且连续发病在2年以上时,并且排除患者患有其他心肺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哮喘、肺癌以及心脏病等,这时就可以做出患者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

    1.3 病情程度将144例患者的病情按程度分为三类,包含轻度,中度和重度。其中轻度的患者为晨起时阵咳,或者是在白天间断咳嗽,昼夜咳痰总量在10~50ml之间,但是不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部分患者会偶发喘息,在上楼时或者是剧烈运动时会有喘息气短现象,但是不会影响到患者的睡眠及轻微的活动。重度的患者则会昼夜频繁咳嗽,或者是阵咳,昼夜咯痰量在100 ml以上,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而且该部分患者的喘息明显,稍动即喘,不能平卧,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睡眠;在患者的两肺之间布满湿罗音。中度得患者的病情则是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2]。本文所研究的144例患者,其中轻度的患者有30例,中度的患者有68例,重度患者有16例。

    1.4 治疗方法对所有的144例患者均停用抗菌素,采取内服中药和穴位外敷的治疗方法,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穴位敷贴药物选用白芥子5 g、肉桂20 g、玄胡索25 g、麻黄5 g、甘遂5 g、干姜1.5 g、细辛25 g,将所有的药物共研细末,运用姜汁调匀成稠膏状,将所有的药物分摊成直径约3 cm左右的药饼,选取患者两侧的心俞、月两俞、肺俞、及大椎穴,七处穴位进行外敷,运用橡皮膏固定。患者的治疗时间为每年7~9月,尤其以三伏天为主。每隔一日敷贴一次,敷贴一次约次3~6 h,如果患者的局部烧灼或疼痛明显,则可以提前取下,在贴后患者的局部会出现发痒、发热等舒适感,这时可以适当的多贴几小时,待药物干燥后再取下。一个疗程10次,一般可敷贴1~2个疗程,连续治疗3年。

    (2)内服中药方中,主要选用二陈汤,三子养亲汤,玉屏风散加减应用:法半夏15 g,橘红15 g,获荃12 g,川贝母6 g,桔梗6 g,炙麻黄6 g,苦杏仁9 g,细辛3 g,干姜9 g,白芥子6 g,苏子9 g,莱旅子9 g,五味子15 g,地龙9 g,丹参20 g,白术12 g,防风9 g,黄芪15 g,炙甘草12 g等药。随证加减:热盛咯结果黄痰或腥臭者加金银花、连翘、鱼腥草、山桅子、知母清肺化痰;寒痰较重,痰粘白如沫怕冷者,加附子、肉桂温阳化痰;痰盛者加尊劳子、款冬花等泻肺逐痰药。

    2结果

    2.1 治疗标准患者经过治疗后可出现三种治疗效果,其中治愈的患者为咳嗽症状消失,偶见轻痰,不会定时发作,发作时患者不需用药即可缓解。治疗显效的患者为仍然会定时发作咳嗽,但是会比以往次数明显减少,患者的症状也明显的减轻。治疗有效的患者为咳嗽仍然会定时发作,但咳嗽的次数减少。治疗无效的患者咳嗽症状及发作的次数都没有改善,有的患者症状甚至加重[3]。

    2.2 结果经过治疗后,在144例患者中,有74例患者临床治愈,占51.38%;有76例患者治疗显效,占38.89%;有10例患者治疗有效,占6.94%;其余4例患者治疗无效,占2.78%,详细情况见表1。

    3讨沦

    笔者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内服中药方中,以温肺化痰,止咳平喘,健脾燥湿,益气固表为治疗大法。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橘红理气燥湿,使气顺而痰消。获荃白术健脾渗湿,湿去脾旺,痰无由生。麻黄、杏仁、细辛、干姜相伍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桔梗辛散苦泄,功能开宣肺气,并有较好的去痰作用,治咳嗽痰多,不论肺寒肺热,俱可应用。川贝母隆凉而甘,兼有润肺之功。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苏子降气行痰,止咳平喘。莱旅子消食导滞行气去痰,三药皆属治痰理气之常用药,合而用之,可使气顺痰消,食积得化,咳喘得平。地龙性寒,有清热平喘之功。五味子险温而润,上敛肺气,下滋肾阴,适用于肺肾不足之喘咳。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功,两药合用,使气旺表实。配以防风走表祛风,并御风邪,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茂,祛邪而不伤正,对于表虚易感风邪者用之有益气固表,祛邪止汗的作用。诸药相配,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桔梗,川贝母,法半夏,苦杏仁能使呼吸道分泌增加,并能抑制咳嗽中枢。丹参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黄芪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慢性支气管炎内服中药方中,应用了治湿痰之主方二陈汤,和益气固表的代表方玉屏风散,随证加减应用,故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应根据“标本缓急”的不同,在发作期“急则治其标”,以清热化痰等方法。在缓解期应坚守“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5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