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1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097353
农村6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心脑事件与季节变化的关系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蒋宗路
第1页

    参见附件(2431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农村65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心闹事件与季节变化的关系。方法 监测78例年龄65-85岁的高血压患者2年间家庭自测血压和社区门诊测血压及来我院每3个月一次的24h动态血压变化,并记录2年间发生的心脑血管事件。结果 高血压患者夏季收缩压血压、舒张压最低。冬季收缩压最高,冬季舒张压高于夏季,春季和秋季的收缩压、舒张压差异物统计学意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在夏季和和冬季明显高于春季和秋季。结论 农村6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心脑事件与季节有关;心脑事件的发生冬季和夏季高于春季和秋季。

    [关键词] 高血压;心脑血管事件;季节性

    [中图分类号] R54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118-01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65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压已成为社区常见疾病和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致死致残率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近年关于高血压及心脑血管事件与季节性相关研究已有报道,单独关于农村社区的报道不多,我们总结了资料完整的6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78例,观察分析季节性变化及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旨在为农村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物的应用及随季节变化的改变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我社区卫生中心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78例。人选标准:(1)长期在我社区内居住且年龄大于等于65岁的老年人;(2)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标准(3)身体状况较好,能够坚持每月定时来我社区卫生中心进行测量血压1次,并能够每周在家由家属自测血压3次,每次测量结果详细记录,按医嘱服用降压药,每季度定时来社区卫生中心接受24h动态血压监测。排除情况:(1)继发性高血压;(2)心功能Ⅳ级及以下者,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严重肝功能不全;(3)恶性肿瘤。

    1.2方法

    1.2.1 临床观察项目及指标:一般项目包括性别、年龄、身高、高血压病程、高血压分级及危险度、是否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服用降压药的情况。每周由受社区卫生中心培训过的固定家属分别于星期一、三、五的早6点、午12点、晚9点进行相同肢体的血压测量并认真记录测量数据。每月一次来社区卫生中心就诊,由专门医师询问并记录病情变化,测量血压并进行体格检查。每个季度的中间月份的中旬来我社区卫生中心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此间发生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不稳定型心交痛、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按每年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1.2.1 血压测量:社区门诊由专门的医师应用统一的购置的符合计量标准的汞血压计,家庭血压测量由经过社区卫生中心培训的患者家属使用社区统一购置符合计量标准的汞血压计并且每季度个人血压计均与社区卫生中心血压计进行校对,误差应<5%。受观察患者在测量血压之前安静休息10min。首诊时测量左、右上臂血压除外外周血管疾病。测量时取坐位,裸露右上臂,上臂与心脏处同一水平。第一次测量后间隔2分钟重复测1次,认真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动态血压应用美国产GE3000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袖带束于患者右上臂肘窝商2cm处,日间(8:00-19:59)每30min自动测一次,夜间(20:00-8:00)60min测一次,测量完毕后计算机自动分析。观察指标为:24h平均收缩、平均舒张压、平均脉压。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连续性资料应用x±S表示,计算资料用频数或构成比表示;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检验,计算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78例高龄高血压患者中男性48例(61.54%),女性30例(38.46%),平均年龄65-85岁,平均(75±3.1)岁。高血压病程平均(21.3±11.4)年,其中高血压3级57例(73.1%),2级20例(25.64%),1级1例(1.28%),危险度分级属极高危级74例(94.87%),高危级3例(3.85%),1例中危级(1.28%).合并冠心病61例(78.21%),脑血管病51例(65.38%),慢性肾功能能不全20例(25.64%),Ⅱ型糖尿病32例(41.03%),心功能Ⅰ级36例(46.15%),Ⅱ级28例(35.89%)Ⅲ级14例(17.95%)服用降压药平均(2.2±1.8)种。

    2.2种方法测量的血压值

    见表1通过3种方法测量的血压舒张压和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明显高于动态血压值,三种方法的脉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3种方法测的血压值(x±s,mmHg)

    注:与24h动态监测结果比较,ap<0.01;1mmHg=0.133kPa

    3 血压的季节变化见表2

    患者的家庭自测血压、社区门诊测血压和24h动态测血压均显示春季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略低于秋季,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夏季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冬季、春季和秋季。冬季的家庭自测血压和社区门诊测的血压值中收缩压明显高于春、夏、秋季,但与春秋季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h动态血压值中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春夏季,与秋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 心脑血管事件随季节的变化

    观察2年间无死亡病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63例次,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57例次,急性心肌梗死2例次,充血性心衰6例次。脑血管事件64例次,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4例次,脑梗死13例次,脑出血3例次。比较见表3。

    表3 心脑血管事件相关因素(x±s)

    由表中可看出春秋两季心脑血管发生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两组合并后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心血管的发生率夏季和冬季高于春秋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和0.000),冬季略高于夏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68)。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夏季和冬季高于春秋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和P=0.010),冬季略高于夏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

    5 讨论

    我国2005年高血压防治指南[1]和2008年中国老年人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将老年人群的降压目标定位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低。本组观察病例中所有患者均按照指南的要求接受正规、系统的降压治疗并定期到社区门诊进行查体检查,血压、血脂等相应指标基本控制在目标水平[3],针对心、脑、肾等并发症及糖尿病、血脂代谢的异常也同时进行了正规的治疗,在2年的随访观察期间心血管事件和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明显呈季节性差异,同时血压也呈季节性波动[4]。

    在上个世纪70年代Rose的研究提出了血压的季节性变化。此后,多个研究结果证实了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室外温度呈负相关,这一现象在血压正常及高血压的成人中均可存在,并随年龄的增加更加明显,其中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在较低的环境中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3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