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113006
58例颅脑外伤后患者的精神症状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王明祥
第1页

    参见附件(4177KB,3页)。

     3 讨论

    3.1 脑外伤后急性精神障碍 脑外伤后急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1]。意识障碍是急性期精神综合症的基本特征和判断其严重程度的主要标志。意识障碍变化的幅度可由轻到重,分别为轻度感知迟钝和理解困难、嗜睡、意识朦胧、意识模糊、昏睡、昏迷等。

    本组患者均在脑外伤后半小时至24小时内出现急性精神障碍,均表现为意识障碍,其持续时间与脑外伤损伤程度有关,损伤程度越轻,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越短,反之越长。脑震荡是脑外伤最轻的型式[1],本组36例脑震荡患者急性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均≤0.5小时;22例脑挫伤及脑挫裂伤患者,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及是否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硬膜外出血,其意识障碍持续时间相应延长,因本组患者均在外伤后得到及时救治,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均未超过24小时。因资料所限,本文对脑外伤后急性期精神障碍的记录欠全面,这是本文的一个欠缺。

    3.2 脑外伤后的慢性精神障碍 脑外伤后的慢性精神障碍主要体现在急性期过后,患者的意识已恢复,躯体状况已明显好转,但患者的认知活动随着损伤程度的轻重而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如轻的表现为失眠、疲乏无力、注意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易激惹、抑郁、焦虑和人格改变,这些表现常混合出现,患者的生命质量明显下降,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痛苦;重的则表现为痴呆和遗忘。

    本组病例是在颅脑损伤后7天~35天入院的患者,其急性期已过,均因出现较严重的精神症状而入住精神病医院的,按精神症状的发生率高低依次为头痛头昏、记忆减退、躯体化症状、疲乏无力、情绪不稳、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焦虑、智力受损、幻觉、妄想等。100%的患者均有较强的求治心理,93%的患者存在赔偿心理。

    3.3 个性心理特征及与精神症状的关系 脑外伤后的精神障碍症状的多样性与患者的个性特点、受伤前的人际关系、劳动能力的丧失程度、个人利益的得失、年龄、受伤前的身体状况等因素有明显的关系。本文重点讨论个性心理特征与精神症状的关系。

    本组患者均在入院后一周内进行个性心理测验(EPQ),结果,内向稳定型16例,外向稳定型9例,内向不稳定型15例,外向不稳定型18例,其内向与外向、稳定与不稳定之间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就精神症状状而言,内向不稳定及外向不稳定两型出现失眠、焦虑、抑郁、躯体化、疲乏无力、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等症状明显多于其他两型,而智力损害、幻觉妄想与个性差异关系不大。

    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发生既有生物-器质性的,也有心理-社会性的。前者首先是脑外伤的程度,其次是脑损伤的部位,有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的年龄及健康状态,以及脑外伤的治疗是否及时、恰当与充分等。后者包括患者伤前的人格状况,对外伤的态度和情绪反应,家属及重要亲友对外伤的认识与态度,是否在索取赔偿等[1]。从本组结果看,失眠、焦虑、抑郁、躯体化、疲乏无力、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等症状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大,智力损害、幻觉妄想与生物-器质性因素关系大。

    4 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性期精神症状以意识障碍为主,其持续时间与受损程度直接相关;慢性期精神症状的发生既有生物-器质性的,也有心理-社会性的,失眠、焦虑、抑郁、躯体化、疲乏无力、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等症状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较大。

    参考文献

    [1] 杨玲玲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177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