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1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196705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塞60例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日 张柏华
第1页

    参见附件(2743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气虚血瘀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龙蛭汤。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及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龙蛭汤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塞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明显优于西医治疗。

    [关键词] 脑梗塞; 龙蛭汤;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43.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220-01

    急性脑梗塞是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归属于中医“中风”范畴,缺血性中风以气虚血瘀型多见。近年来国内学者在运用中医药治疗脑梗塞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笔者近年来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龙蛭汤治疗急性脑梗塞6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1月-12月心脑血管科住院患者,且均经头颅CT或头MRI扫描确认为脑梗塞,中医诊断符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之“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风中经络气虚血瘀诊断标准[1],病程均为3d以内。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 41-75岁,平均 58.1岁;病程1-68h,平均12h;基底节区梗塞29例,脑叶梗塞9例,小脑梗塞6例,脑干梗塞5例,多发性梗塞11例。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44-74岁,平均 59.3岁;病程2-67h,平均11h;基底节区梗塞28例,脑叶梗塞10例,小脑梗塞7例,脑干梗塞5例,多发性梗塞10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进行评定。入院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神经功能评分、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于入院后即开始治疗。对照组给予吸氧、甘露醇、速尿针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血糖,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及神经营养保护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治疗期间不加用与试验药品效用相同或相近的药物与非药物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服自拟龙蛭汤,药物组成:地龙10g,水蛭3g(冲服),当归15g,川芎10g,黄芪10g,桑枝10g,桃仁9g,红花9g,甘草6g。水煎常规服。2周为一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根据患者的生活能力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采用尼莫地平法,以百分数表示[2]。中医症候疗效评定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究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3]。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注:# 与对照组相比,x2=6.71,P<0.05。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比较见表2

    表2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比较

    注:# 与对照组相比,x2=9.62,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征候积分比较见表3

    表3两组治疗前后中医征候积分比较(均数士标准差)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1,◆与对照组比较P <0.05。

    3 讨论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是突然起病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局部充血、水肿所致局灶性神经功能损伤性疾病,属于中医“中风”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平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功能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劳累过度,以致气血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阴暴张,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痞挟水,横窜经络,蒙敝清窍而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所致,乃本虚标实之证,病理关键是气虚淤血阻络,气不行血,治应益气活血通络。据统计,在中风的辨证分型中,气虚血瘀型占中风病的73%以上[4],可以说“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各期的病理基础。

    自拟龙蛭汤主要由地龙、水蛭、黄芪、川芎等药物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梗死。其中地龙清热熄风,通络利尿,其富含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和纤维蛋白溶酶,具有一定的溶栓功能;水蛭为破血逐瘀之品,其有效成分水蛭素,具有抗凝,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等作用[5];二者均具有抗凝、溶栓、降纤、抗血小板聚集、细胞保护的多重作用机制,从而保护脑组织、改善脑缺血。而黄芪益气和血,能抑制血小板的活性,亦具有扩张血管,对抗缺氧的作用[6];川芎活血行气,乃“血中气药”。因此诸药合用,相辅相成,达到了益气逐瘀,活血通经的功效。

    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龙蛭汤可显著提高疗效,总有效率86.7%,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99-20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4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