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1年第12期
编号:12146633
血液不安全因素及其预防措施(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A版》 2011年第12期
     [摘要] 血液安全对于卫生服务非常重要,它既可以挽救大量的生命,但也可以因为通过输入不健康的血液传播许多疾病,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疟疾和梅毒等。全球还有不少国家的血源存在安全隐患。数字显示,全球有超过4000万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5%至10%是因为输入了不安全的血液导致的。在发展中国家采集的血液中,乙肝、丙肝以及梅毒的感染率仍居高不下。输血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的抢救、治疗中,输血疗法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尽管对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研究不断深入,输血技术方法不断改进,输血治疗的风险性依然存在。只有认识血液不安全因素,才能科学、合理、安全地用血。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各国开展输血战略,确保血源安全可靠。现将血液不安全因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予以综述。

    [关键词] 血液安全; 输血; 合理安全用血

    [中图分类号] R4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284-02

    近年来由于《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以及无偿献血的实施和血液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已使病毒通过输血传播的危险性大幅度降低。但因为血液病毒筛检存在“窗口期”,即使是采用最先进的核酸检测技术也只可以缩短“窗口期”,但仍有“窗口期”的隐患。由于新的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的病毒不断被发现,即使是核酸检测合格的血液,仍然不是安全的。因此做好无偿献血者的筛查,严格预防细菌污染,预防血型不合相关性因素,正确的实验室检测和质量体系的健全显得尤为重要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8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