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1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148243
防范临床静脉输液中微粒造成的危害及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刘婷 何碧君 崔科薇
第1页

    参见附件(4496KB,3页)。

     4.1.3 使用液体前要认真检查 检查方法要按直立、倒立、平视三步骤进行自下而上顺序检查瓶签是否清晰,有否过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纹。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明度。

    4.1.4 正确的割据安瓿 配置药液时先将药液尖端药液弹至安瓿底部,然后割据安瓿颈部,消毒,用纱布包裹安瓿掰开。切忌用镊子等物来敲开安瓿。在开启安瓿前,以75%酒精擦拭颈段是减少微粒污染的有效措施,经统计学分析,未经擦拭开启的安瓿与擦拭后开肩的安瓿巾药液微粒量差异有显著性[11]。李家育[12]等研究证明,用棉签蘸75%乙醇消毒砂轮后切割安瓿,切割后切割处及颈部用75%乙醇消毒的方法和用75%乙醇浸泡砂轮后切割安瓿,切割后切割处及颈部用75%乙醇消毒后徒手掰开的方法相比较,前者进入安瓿内的微粒量明显多于后者[4]。李家育[13]等1998年报告用75%酒精医用纸擦拭消毒安瓿颈部效果优于75%酒精棉签,更优于75%酒精纱布。

    4.1.5 溶解药物和抽吸药液 不能横握一把抓注射器,应选择锐利不带钩的针头,针头不宜过粗,采用正确的抽吸方法,尽量减少针头对瓶塞的穿刺次数和加药时空针反复多次使用,以减少橡皮屑的脱落。因为使用次数越多,微粒污染的数量也越多。抽吸药液时主张将安瓿倾斜45度左右,针头置于安瓿中部抽吸药液,安瓿不能倒置,因安瓿颈口玻璃微粒污染最多,于底部抽吸微粒最少,但针头触及底部易引起钝针,所以选择中部。配置后应观察药液,如发现有变色、沉淀、混浊等现象,则严禁输入。

    4.1.6 临床用药过程中,尽量减少静脉推注方式用药 因临床上尚未推广有过滤器的头皮针,会大大增加微粒进入机体的机会,同时静脉推注药液与静脉滴注药液相比较,因液体量小、浓度较高、注射时间短,其微粒污染对机体的危害亦越大[14]。

    4.2 推广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 普通输液器采用的输液过滤介质的孔径一般在15μm,对6-10μm的微粒截留几乎没有作用,而精密过滤输液器装置中的滤膜,它可明确地将不溶性微粒限制在5μm以下,可以滤除药液中90%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减少微粒对内皮细胞的刺激,是解决微粒危害的理想措施[2]。

    4.3 有条件设置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研究显示在病区配制的液体比净化工作台配制的液体其微粒数量明显增多,从而提示液体配制环境对其液体中微粒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优良的配药环境是减少液体中微粒数量的重要措施,是提高临床输液质量的重要保证[15]。有条件的医院应尽快建立带空气净化系统的静脉输液配置中心,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操作人员要严格按规定着装,施湿式清扫,并且在治疗开始前15分钟停止一切清洁活动,定期对室内空气、操作台、医务人员手采样作监测。

    4.4 树立全新的输液理念 输液质量关系到病人的康复和生命安全,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好坏直接影响输液质量,在操作中任何环节的疏忽大意都可影响输液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在为病人输液时要有同情心和责任感,要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以减轻病人痛苦。在治疗任务繁重时应保持情绪稳定,严格“三查七对”,做到忙而不乱.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输液过程中以病人的利益为重,自觉用护理伦理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达到慎独的道德境界。护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基础知识及操作技术,还应懂得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知识,做好病人的身心整体护理。现在,输液新知识、新技术已不断涌现,如输液微粒危害性的实验研究等,需要护理人员及时获取和掌握新信息,更新知识结构,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高质量护理。

    综上所述临床静脉输液中微粒造成的危害有肉芽肿、一过性栓塞、热原反应、组织坏死和损伤、静脉炎、肿瘤样反应等,其产生的途径为:生产药液过程中产生的微粒、临床操作时产生的微粒、添加药物时产生的微粒、环境产生的微粒、药液放置时间和存储条件产生的微粒、切割安瓿时产生的微粒、输液器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微粒、重症患者使用的全营养液中的脂肪栓产生的微粒,但是如果通过我们的防范措施,从生产药液,配置药液到最后输入药液均严格地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并树立全新的输液理念,就会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微粒造成的临床输液反应,并广泛推广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4-301.

    [2] 安全输液科普丛书编委会.安全输液新概念[M].第一版.新华出版社,2000,5:2-1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5.

    [4] 郑晓明.396例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2:99.

    [5] 杨桂华,杨海星,赵忠仁等.不同针头配药对不溶性微粒污染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3,9(7):538-539.

    [6] 赵静,方新林,孟力.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危害的预防措施[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9):1213.

    [7] 王冰,张梅英.防范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危害的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09,1(1):64-65.

    [8] 李丽香,熊菊芽.浅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J].天津护理,2004,12(3):168-169.

    [9] 简洁.临床输液反应的分析[J].中国医院医学杂志,2001,21(9):573-374.

    [10] 张红军,付敏.输液微粒污染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医疗装备,2009,10:52.

    [11] 李玉梅,李家育,陈善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496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