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0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294413
炎性肠梗阻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李观波 李 凯 将 伟 李小刚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对炎性肠梗阻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来进行意义上的探讨。 方法 采用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不同阶段患者实施治疗以此来进行比较。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8年4月—2009年2月收集46例炎性肠梗阻患者将该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3例患者,分别为A治疗组采用常规予以基础治疗来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一般的护理,而B对照组在通过特殊化的细心治疗下,并给予针对性的医护进行治疗,让肠梗阻相对减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抑素,让胃肠在身体营养上得到支持,并且针对对整个的治疗的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 B对照组的治疗患者的炎性肠梗阻患者体温、心率、呼吸均明显有下降,血液动力学稳定,意识状态明显改善,患者自觉症状有所好转,胃肠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结论 B对照组整个治疗结果大大优于A治疗组。以此得出,有针对性的医护治疗可安全有效的预防炎性肠梗阻的发生,保证炎性肠梗阻患者安全可靠的顺利完成整个治疗,更有利的缩短了有效控制病间,降低了意外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炎性、肠梗阻、减压

    【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7-048-02

    炎性肠梗阻是人体在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它的特殊性,处理的方法也和其他肠梗阻截然不同[1]。由于患者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透而形成的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让腹部手术创伤广泛分离肠管粘连、长时间的肠管暴露以及其它由于手术操作所造成的肠管操作。患者的腹腔内炎症就像无菌性炎症, 如腹腔内积血, 积液或其他能够导致腹腔内无菌性炎症的残留。这种肠梗阻既有机械性因素, 又有肠动力障碍性因素[2], 但无绞窄的情况。为了不断提高治疗水平,本文总结并分析了本院收治的46例炎性肠梗阻患者,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和治疗本院2008年4月—2009年2月收集的46例炎性肠梗阻患者,46例炎性肠梗阻患者出现胃肠阻力大,其中 轻度腹痛5例、阵发性腹痛8 例、腹胀明显9例、轻度腹胀13例、严重呕吐11例。A治疗组(23例),男性患者为10例,女性患者为13例,年龄28~68岁,平均48岁。B对照组(23例),男性患者为12例,女性患者为11例,年龄25~69岁,平均47岁。两组的炎性肠梗阻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性,在一些临床上具有可比性。

    1.2 炎性肠梗阻疗效标准有效:腹痛、腹胀消失,透视无液气平面,进食后无症状;改善:腹痛、腹胀减轻,无恶心、呕吐、胃肠减压量减少;无效:上述症状无改善。

    1.3 炎性肠梗阻特点[3] 发生在术后早期, 肠蠕动曾一度恢复,部分病人已恢复饮食,此病大部分出现在术后2 周左右;症状以腹胀为主, 腹痛相对较轻或 无腹痛; 虽有肠梗阻症状, 体征典型,但很少发生绞窄; 与腹腔内炎症所致广泛粘连密切相关; X 线摄片发现多个液平面, 并有肠腔内积液的现象, 腹部CT 扫描可见肠壁增厚, 肠袢成团。

    1.4 治疗方法患者在入院后积极治疗原发病,维持水、酸碱平衡等综合处理,A治疗组在给予采用常规予以基础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一般的护理的治疗法,而B对照组在通过特殊化的细心治疗下,并给予针对性的医护治疗法进行治疗,让肠梗阻减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抑素,让胃肠在身体营养上得到支持,并针对对整个的治疗的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对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及患者的治疗配合护理分为几来进行治疗。

    1.5 护理(1)、禁食及胃肠减压的护理医护人员根据对患者体质差,术中有腹腔污染严重,肠管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肠壁广泛水肿的病人,术后要慎重对待,一般可延长禁食时间。(2)、在心理上对患者进行护理炎性肠梗阻患者病情反复,再加上病程长和多次手术,患者心情大多焦虑和恐惧,担心自己的预后。需要给予安慰和鼓励,讲解疾病的治疗方法和转归,让患者看到希望,从而积极主动本合治疗和护理。(3)、在营养上对患者进行护理 积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在营养支持的基础上改善低蛋白血症提高机体免疫抗病能力,改善肠腔狭窄或梗阻,改善胃肠血供,减少肠壁水肿,减少炎性介质的生成,促进肠功能恢复。

    2 结 果

    明显优于A治疗组的B对照组(总有效治疗率达91.30%),其中23例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中21例明显好转,1例因放弃治疗而终止,另外1例因为治疗中心率身高死亡。21例患者在经过治疗1周后,患者体温、心率、呼吸均有下降,肠胃液动力学稳定,意识状态明显改善,患者自觉症状有所好转,胃肠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而A治疗组(总有效治疗率达21.73%),23例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中5例有所改善,2例因放弃治疗而终止,5例因为治疗中心率身高死亡,其他11无效。经统计学分析,P<0.05,治疗结果有明显差异性。

    结果比较,见表:

    3 讨论

    治疗过程中持续观察患者的胃肠变化,密切对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面色、神志的变化等[4],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寒战、发热和胸闷、呼吸困难等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处理。结果显示B对照组采用的针对性细心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是一种可以使用的方法, 术后炎性肠梗阻,目前仍不很清楚研究比较多的主要有四种学说:(1)给予生长抑素、(2)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3)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4)、对胃肠减压,医护人员需根据病人的一般情况,肠鸣音恢复程度、腹腔内渗出量的多少及有无腹膜炎的体征来判断是否进行手术治疗。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是炎症粘连:任何腹部手术或腹腔污染,均可激活补体和凝血系统。腹腔内出现大量富含纤维蛋白原的渗出,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将受损表面修复连接。在这一阶段,如果纤维蛋白未被降解,则基质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胶原蛋白沉积,纤维增殖粘连形成。如果纤维蛋白降解完全,纤维性粘连吸收,间皮细胞再生则完全修复。由于炎症抑制了纤溶活性,因此纤维蛋白形成和降解之间平衡失调似乎是手术后肠粘连形成的主要因素。手术的创伤包括粘连广泛分离,长时间肠管暴露,及手术操作造成肠管损伤,因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主要发生在操作范围广,腹腔内创面大,创伤重,炎性渗出多,肠管浆膜广泛受损或坏死组织残留,特别是曾多次经历手术的患者。因此,术中严格遵守外科原则,彻底清除腹腔内积液、渗液等,缩短肠管暴露时间,术后条件允许下适当的早期运动,以促进肠功能早期恢复是预防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炎性肠梗阻患者的发病原因和预后情况的变化,反映了对本技术发展过程。虽然随着国内外监测和肠胃检查治疗技术在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但术后炎性肠梗阻的发病率和预后依旧没有大的改变。本文研究方法的质量防治需要对疾病本身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且重在对诱因处理上。只有认识到后炎性肠梗阻的发病率预防的重要性。在临床治疗上及时防止后炎性肠梗阻的发生和发展,才有可能改善患者对炎性肠梗阻,从而大大降低炎性肠梗阻患者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9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