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0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294193
助力主动正骨法治疗旋转式错位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梁亮标何 青张 勇黎 杰伍中荣王柳君何斯梅林佩琼区秋霞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为了观察助力主动正骨法治疗旋转式错位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旋转式错位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助力主动正骨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颈椎牵引术治疗.结果: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助力主动正骨法治疗旋转式错位颈椎病优于传统的颈椎牵引术,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助力主动正骨法;颈椎牵引术旋转式错位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6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9-0024-01

    临床上以退行性变为基础的颈椎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非手术治疗颈椎病仍为主要手段,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为寻求简便高效的治疗方法,我院针推理疗科自2007年以来采用助力主动正骨法治疗旋转式错位颈椎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条件:所有患者经过三步定位诊断[1],三步定位诊断法具体如下:(1)神经(临床症状)定位诊断:①有麻木、疼痛的肢体,按周围神经分布作出发病脊椎范围初步判断。②有内脏、器官病症的按交感神经节段判断。③有脊柱局部症状的,按局部肌肉、韧带附着关系作判断。④无A~C表现的,从动脉供血的脑、脊髓损害作判断。(2)、触诊(检诊)定位:①颈椎横突、关节突触诊法。②椎旁压痛点触诊,棘上(项)韧带。③椎旁相关软组织劳损点及相关肌肉触诊。④触诊不满意者,按骨科、神经科临床检诊。(3)、X线照片定位诊断:①排除骨折、脱位、肿瘤、结核、类风湿、痛风等。②分析椎小关节错位的部位、型式,有无椎间盘突出。③分析椎间盘变性程度、骨质增生部位与发病的关系。④观察关节炎、骨质疏松、韧带钙化部位,治疗方案作参考。

    第一步定位作出脊椎发病范围初步判断,第二步与第一步判断相符者,证明判断准确,第三步与一、二步吻合者即可作出最后定位诊断。

    经过三步定位诊断,94例确诊为旋转式错位颈椎病,并经CT或MRI检查,符合颈椎病的诊断标准[2]排除脊髓型颈椎病及手法禁忌症,所有患者无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

    1.2 一般资料:本94例中,男性52例,女性42例,年龄最小18岁,年龄最大65岁,平均年龄46.5正负3.2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2年,按性别、年龄差别不超过5岁,进行随机配对,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并经齐同性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不从事重体力劳动,疼痛难以耐受的临时给予消炎止痛药物配合治疗。治疗组用助力主动正骨法治疗,其基本操作要领是让患者取坐位,而术者立于患者背后,以C2右旋(顺时针方向)错位为例,术者左手扶住患者左侧颈部,使患者头颈直立,两眼平视正前方,右手食指掌指关节背伸位,把掌指关节掌面平压在C2右侧横突后缘作着力点,嘱患者头颈部向右转,C2在患者右转头颈部与术者阻碍其右转的合力作用下左旋,达到正骨的目的,可以分次操作,逐步正骨,以患者在操作后症状减轻及右旋活动度改善程度去灵活掌握下一次操作的力量,可以重复操作3~4遍,其他各颈椎错位可依此类推,着力点可以选横突或关节突后缘及棘突对侧,可根据不同颈椎错位调整曲颈角度,以利于复位,如旋转时患者感觉不适或合作差,应停操作。术前术后配合局部软组织按摩放松手法。每天治疗1次,10天一疗程。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术[3],一般采取卧式或坐式牵引,卧式牵引的方法 为让患者卧床,床头放置滑轮,后枕及上颌部用枕颌带兜住,牵引绳通过滑轮牵引重量约1.5~2.5KG;坐式牵引亦用枕颌带,但牵引绳绕过头顶上方的滑轮再经另一滑车下垂进行牵引,牵引重量约为6.5~7.5KG,每天1 次,每次30分钟,10天一个疗程。

    1.4 统计方法:两组患者分别在1疗程后观察疗效,所得数据均以X2检验。

    2 疗效评定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评定。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依据[4]。治愈:原有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表2 2组1疗程后疗效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1疗程后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X2=4.68,(P<0.05) 两组在1疗程后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表明治疗组在1疗程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剌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或体征者,称之为颈椎病[5]。椎间盘变性是颈椎病的发病基础,颈椎间盘纤维环变性是引起和加速髓核退变造成椎节不稳的主要因素。颈椎的正常生物力学平衡受到破坏可导致颈椎病[6]。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包括静力和动力平衡,一般认为动力性平衡失调出现早且较静力性平衡失调重要。目前公认为长期低头工作是引起颈椎慢性劳损的直接原因,此外急性损伤、炎症、天气变化及精神过度紧张等因素也可造成肌力改变,导致椎体动力性平衡失调。失去静力平衡,颈椎的变化比较缓慢,而失去动力平衡,颈椎即不能维持其正常的功能。生物力学平衡失调导致颈椎错位,旋转式错位较为常见。由此可见,形成颈椎病的病理变化过程是复杂多变的。针对上述变化是我们采用助力主动正骨法治疗旋转式错位颈椎病的主要理论依据。

    助力主动正骨法是颈椎旋转手法的改进和发展,其作用机制[7]目前仅为推测,较为认同的假设有:①解除嵌顿的滑膜皱壁,②突然地旋转牵拉解除痉挛的肌肉。③松解关节或关节周围的粘连,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恢复关节的正常运动。本法在三步定位诊断基础下,使治疗有的放矢,在操作过程中,医患主动配合,定点、定位、分次纠正错位颈椎, 高效安全,能松解同水平间组织粘连,增大椎间隙,纠正错位紊乱关节回复正常位置,恢复关节功能。还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缓解临床症状,达到治疗目的。此法有简便、安全、疗效迅速、稳定、不受场所及器械的限制等优点,易于推广。临床上颈椎牵引术虽也有一定疗效,它是通过限制颈椎活动,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增大椎间隙及椎间孔,缓冲椎间盘组织向周缘的压力,牵开被嵌顿的小关节滑膜等,从而达到治疗作用。但此法有受器械及场所等条件限制,对一部分患者可引起牵引反应,对病期较久的脊髓型颈椎病进行颈椎牵引,有时可使症状加重[8],对同水平间组织粘连松解作用不大等不足之处。

    本文临床治疗观察中,用助力主动正骨法治疗旋转式错位颈椎病,其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用颈椎牵引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39kb)